EQ 之父:要孩子控制情緒,注意力是關鍵!

A+A-
高曼認為,這一代孩子在一個人類有史以來充滿最多讓人分心事物的環境中長大,注意力愈來愈弱。

「智能手機與平板正在摧毀這個世代的孩子,我們必須拯救他們!」說這句話的,是被稱為「EQ 之父」的當代領導學大師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1995 年以「EQ(Emo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一書,顛覆傳統 IQ 至上的社會價值觀,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企業領導學理論,高曼近年來卻將重心從企業轉向學校教育。他所參與成立的教育機構 CASEL(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學業、社會情緒能力學習的協同機構),倡導從幼兒園到高中各級學校教育中融入情緒學習課程,開啟了全球情緒教育運動。

「我們正處於一個史無前例的生存環境,」高曼指出,這一代孩子,在人類有史以來充滿最多讓人分心事物的環境中長大,注意力愈來愈弱。「他們一出生就被網絡及數碼產品包圍,被各式各樣的 APP(軟體)牽引著走,」而這群 APP 世代的孩子最大的危機,就是喪失了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聽起來像是迂腐的老生常談,過去當電視發明時,也有學者提出類似的警告,但高曼認為,手機與平板的影響力高過電視百倍。「以前你得回到家才能看電視,現在你是 24 小時把手機帶在身邊。」

差別在哪?「人類的腦功能是根據與其他人面對面的互動而設計的。但當前的孩子卻花上無數個小時,一個人面對著熒幕,」高曼說:「我的擔憂是,孩子會因此而分心,無法理解自己、管理自己,了解其他人,這會造成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的毀滅性影響!」

跟他一樣憂心的,還有寫出當代管理學聖經「第五項修煉(The Fifth Discipline)」的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Peter Senge)。他們兩人合力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將腦神經科學、心理學、人類行為學與組織管理學等跨領域知識彙整在一起,歸納出幾大未來教育新焦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叫做「專注」。

場景拉到美國紐約,哈林區一間以西班牙裔為主的學校裡。十幾個 8 歲的孩子躺在教室地板上,肚皮上各自放著一隻填充玩偶。當老師數著「一、二、三、四」時,孩子們一邊深深的吸氣看著玩偶降下,再重複一次指令時就吐氣讓玩偶跟著肚皮升起。

名為「呼吸夥伴」的遊戲,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圖片來源:
Charaine Poutasi/YouTube

這個名為「呼吸夥伴」的遊戲,能讓原本心情浮躁的孩子,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安靜下來,同時還能其提升專注力,效果甚至可維持一整天。曾有一位老師因為課程更動而沒有進行「呼吸夥伴」,結果全班亂成一團。

高曼指出,專注力與管理破壞性情緒的迴路是同一條。當人心煩意亂時,腦中負責處理緊急狀態和威脅的「杏仁核」就會啟動,神經迴路會傳遞訊息到掌管決定、執行的中心「前額葉」,送出阻隔信號,也就是說,杏仁核會「劫持」前額葉,讓人做出可能會後悔的事。如果前額葉的神經迴路夠強壯,就能管理生氣、煩惱、失望、恐懼等負面情緒。

「呼吸夥伴」正是訓練前額葉神經迴路的一種方式。孩子在專注呼吸的過程中, 會不自覺地去觀察與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懂得如何克制衝動。

根據一份長達 14 年的研究,專注力與自我控制力強的孩子,SAT(學術能力測驗)分數比其他人高出 210 分,出社會後的錢也賺得比較多。「這比孩子的小時候的智商或父母的社會地位更具影響力,」高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