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受騙,只因你先騙了自己

A+A-
「黑天鵝」劇照。

要如何提高警覺,以免上了別人的當?那就要談到心理學家 Stephen Greenspan 2008 年出版的「受騙史(The Annals of Gullibility)」。不過,重點並不在於書上的內容,而是在這本書出版兩日之後,作者發現自己上了財務顧問 Bernie Madoff 的當,亦即是華爾街涉及 500 億美元的「馬多夫騙案」,為「受騙史」續寫了相當重要的一章。一個寫書教人如何不上當的專家,結果墮入了層壓式推銷騙局,諷刺得來,也是一個反面教材。Bernie Madoff 犯案手法不算離奇和高明,卻導致無數投行經紀和專家中招,很多時候是受騙者過分自信,自恃聰明。

密芝根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David Dunning 形容,上述的老貓燒鬚案例,正好說明了一個不幸而又不可避免的真相:我們最容易被自己騙倒。Dunning 認為,本身就是拆解騙局專家的 Greenspan,之所以會掉入 Madoff 的典型龐氏騙局,並不是對方章法獨特或有何過人騙術,最主要是他絆了自己一腳。「會跌入別人的陷阱,意味著你先跌入一個自設的『我擁有精明判斷力』的陷阱之中,因而覺得自己已經掌握全盤狀況,又覺得自己相對別人十分穩陣。」

Dunning 表示,這就導致 Greenspan 忘記了自己的專業建議:涉足不熟悉的領域時,在信任一個人之前需要多加警覺。而且明明書中就有勸言,面對這些情況切忌對自己的判斷太有信心,但現實中他的做法跟說法背道而馳,自打嘴巴,完全放下戒心將財產交予一個未評估是否值得信任的顧問。若根據他自己的說法,應該要事先明白到自己對理財一竅不通,繼而更加留神,然後就會發現自己的財務顧問,其實是一隻老狐狸。

「黑天鵝」劇照。

是否因為 Greenspan 太愚蠢?就 Dunning 的觀察,這跟智商無關,而是一個可以理解的過度自信行為。Dunning 早在 1999 年提出一個名為「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的現象:人們對於不擅長或不熟悉的事情,總是傾向高估自身的能力,信心爆棚。

對某方面並不在行的人,愈是欠缺實力,就愈傾向用信心填補,覺得自己的錯誤想法絕對合理和正確。這基本上是所有糟糕上司的共性,而此現象也可謂「騙子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的反面。騙子症候群會出現在那些本身具有卓越能力的人身上,他們覺得自己之所以成功全憑運氣,並且恐懼自己做得不夠妥當,會被旁人揭破只是假扮有本事,因為要求過高而缺乏信心。

網絡圖片。

不過,騙子症候群往往只出現在少數成功人士身上,一般人的行為和想法則剛好不同,更多時候表現得過度自信。根據 Dunning 的研究,我們會一次又一次地欺騙自己,讓我們以為自己懂得的,比真正知道的更多、做得更好,觀點和見解亦更為接近正確。例子之一,就是「坐監的人特別守法」(Behind bars but above the bar)。按統計,英國囚犯普遍是一群「丁蟹」,他們意識到自己雖然犯了法,但仍堅持自己較普通市民善良,更重視道德倫理。在二元對立上,他們錯誤地相信自己一定比牢籠外面的人情操高尚。

Dunning 亦舉出另一個愈不在行,愈表現得自信的例子。在 2013 年,曾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研究,就著一條物理題目問了不少受訪者:在一條彎曲的管道中射出一個球體,其軌跡如何?答案固然是直線,而結果不難猜想,誤以為球體會以曲線軌跡射出的受訪者,都百分百相信自己肯定正確,認為自己的解釋是對的,其意志跟早已知道真正答案是直線的人一樣堅定。

就好像當年一位讀戲劇出身的香港女藝人,也曾堅信「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翁四大悲劇之一。而深入了解莎劇的門生,其實不用選擇題都背得出答案。

「不是完全錯誤,一定會在某些情況下以曲線射出那個球」—— 必然會有人繼續以無窮假設,捍衛早已墮入自設陷阱的自己。而過多和錯誤的信心,其本質就是自我中心,因此愈不在行的人,其實愈不想向真正在行的人尋求意見。Dunning 指出,在社交媒體發達的當下,此現象帶來的問題愈益嚴重:「因為我們活在一個充斥著大量資訊與假資訊的世界,是一個後真相(Post-Truth)的世界。」

資訊繁雜真偽難分,現實環境令我們太易認定自己對某事物擁有足夠的認知,Greenspan 當年或就是這樣陰溝裡翻船。Dunning 認為,如果你對一個領域本就全無接觸,擁有無知的自覺,情況反而更好。當你不曾接觸過,你就願意大方承認自己不知道答案,並且聽取別人的意見,從真正的經驗中學習。「但當你自覺有足夠認知了,你只會將看似最合適的方案湊合起來。」

「問題是,現代人被教導成對全部事情都有一點認知,並且習慣就這樣湊合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