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投資者能助希臘解決人才流失嗎?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有些人總把「愛國」掛在口邊,卻把子女送出海外留學,讓下一代在彼岸落地生根。希臘人倒不一樣,很多青年學成歸國,想在祖家闖一番事業。可是自從希臘在 2010 年瀕臨破產,年輕人過得尤其艱苦。現雖漸見復甦跡象,但 25 歲以下人士的失業率仍高達 45%。去找工作嗎?市面選擇不多,平均月薪只得 700 歐元。自己當老闆?希臘卻是全歐創業最難及最貴的地方。於是在過去 8 年,18 萬名畢業生出國去找工作,研究亦指 76% 青年考慮遠赴海外升學或就業

希臘國家社會研究中心的 Aliki Mouriki 指出:「過去希臘亦有移民潮,但現時可不一樣,因為這是真正的質量流失。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離開,英國和德國毋須為其教育多付一分錢,就能從中獲益。」希臘當局深明人才流失足以重創經濟,遂組織研究或遙距課程,尋找誘使優秀青年回國的因素。不過從兩位青年創業家的經歷來看,沒有甚麼比直接砸錢,來得更具吸引力。

風險投資基金 Marathon Venture Capital 專以希臘企業家為對象,去年向 Chalkiopoulos 在倫敦創辦的軟件公司 Landoop 投資 100 萬美元,但他必須將約半資金花在希臘,並要在國內建立團隊和公司。希臘政府、歐洲投資基金(EIF)及歐洲投資銀行(EIB)提供基金的 50% 至 90%,而 Marathon 通常取得公司 15% 至 20% 的股權。至今 EIB、EIF 及希臘當局已對 9 間風投基金投資 3.2 億美元。Marathon 則已投資 5 間公司,並於希臘創造 20 個科技職位。

Marathon 現由 Panos Papadopoulos 管理,他希望利用青年們在外工作習得的技能,在希臘創建同等機會。「絕大部分本地企業家只服務希臘市場。我們所追求的創業者,卻是想要解決全球問題,以及擁有環球思維的人。」不過若然「公司類型合適」,基金仍會與完全以希臘為基地的企業家合作。Papadopoulos 還指,雖然 Marathon 擁有股權,但「若有人想從我們投資的公司收購股份」,包括希臘政府在內的投資者都有權分享收益。

惟希臘前景尚未明朗,如何說服他人在此擴大公司規模?對 Astyanax Kanakakis 來說,這個決定不難。他參與創辦及擔任行政總裁的科技公司 norbloc,以瑞典斯德哥爾摩為基地,是 Marathon 首批投資對象。「我曾在很多國家生活,雅典卻最有家的感覺。很多朋友回國,都是因為思鄉,而非較大的商機。」Papadopoulos 同意:「這是基於情感和信心。當你擁有共同的語言和經歷,那便較易建立信任。」他還相信,很多創業者都想為其他同胞創造更好的機會。

norbloc 在希臘現有 7 名員工,部分曾於海外工作,卻想要返國定居。一些學者認為,這類人才帶著技能回流,自能為國帶來貢獻。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政治科學教授 Devesh Kapur 指出,在矽谷的印度人塑造了印度本土的風投業結構,同時協助多間印度軟件公司打入美國市場。惟他質疑,風投基金對發展國家經濟能有多大幫助。「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這個數字還是很小。你必須擁有一個成熟的科技部門和人力資本。要發展任何風投行業,都必須先有基礎。」

再者,風投模式亦非適合所有企業家。Kanakakis 獲得 Marathon 投資時,正好在找地方建立樞紐,適合歐洲和中東地的客戶參觀,但他表示:「規定要在希臘花上部分資金,乃逼使一間公司作出商業決定。而現在可能未到讓他們作出決定的適當時機。」Marathon 倒信心十足,計劃在未來 4 年投資 20 間公司。Papadopoulos 更指:「如果成功,將有 2 至 3 間千人規模的公司。」Kanakakis 也表示:「我是謹慎樂觀,希望這類計劃能在思維方面引發改變,並且擴散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