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孔乙己 —— 讀書不一定會將我們變得更好,也可以令我們萬劫不復

A+A-
淮劇「孔乙己」劇照。 圖片來源:西九文化區管理局

課本教我們,「孔乙己」這篇文章是用來諷刺時弊的,那是諷刺當年科舉制度底下,製造出來沒有謀生能力的書生。今天科舉制度死亡已久,我們當中,應該沒有科舉制度遺留下來的書生。似乎我們當中,可以安心的認為,自己並不是「孔乙己」所諷刺的對象。過去了的時弊,應該是歷史吧?

今天當然沒有科舉,但不斷考試,夢想靠讀書翻身,靠學歷謀地位這件事,卻絕對存在。讀書太多而欠缺工作經驗,而失去謀生能力的人,也不是少數。科舉沒有消失,只是變成了考試,書生也沒有消失,只是演化成別的東西,一切都只是現代化了。

今天的我們,每人都要投身這個制度,每人都要讀書考試。我們是否察覺,比起那個時代,成為孔乙己的風險其實更大?孔乙己諷刺的對象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但我很少見有人用這角度去看這文章,畢竟,教的人是讀書人,讀的人自然也讀書人,可是卻總是把自己當成第三者。當你意識到這點,再細看這文章,感受就會很不同。

豐子愷所繪的「孔乙己」插畫。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竊書不能算偷,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他指的是,明明是做同一個行為,因為他是讀書人,所以就有不同的標準。在好笑的背後,卻是一個常見的問題,那就是多重標準。

偷竊並不一定是壞事,孔乙己最令人難受的地方,在於他自己否定小偷之餘,做出本質完全相同的「竊」。如果他真的否定小偷,他自己也不應該做這種行為。如果他做這種行為,他大可以像雨果一樣,主張窮人偷竊也可以是正義合理的。偏偏他要的是自己也需要做那件事時,同時道德批判別人。

所以我們不能抱著多重標準,道德批判他人。比方說,若我們主張和平友好,就不該言語攻擊他人,如果我們一方面主張和平,一方面以言語攻擊別人不夠和平,不夠友好,那就很莫名其妙。當我們意識到,說言語暴力也不算暴力,那就是竊書不能算偷,我們才察覺要成為孔乙己,是何其容易。

有時因為我們知識太多,急於表現,常引一堆別人聽不懂的名詞,或者一開局就說某某權威說過甚麼,但既沒有引起別人的興趣,也沒有令別人容易看懂。那就像孔乙己說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本質就是從書海中撿一些別人沒看過的,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識淵博。

作為知識分子,是不該抱怨大眾庸俗不識貨。當公眾對自己的文字沒有興趣時,該檢討的不是讀書,而是自己,別人不想看並不是因為他們是豬,而是因為我們寫文章時,沒有足夠的把讀書放在心上,記得文字終究是寫給別人看的東西,反而太過在意表現自己,滿足自己的虛榮。那麼,我們尚不如至少願意討好小孩子的孔乙己。

「孔乙己」這文章,是用來警剔知識分子不要墮落的,讀書有用但也有限。我們的社會從孔乙己的時代,去到今天,都過度讚揚讀書,過度重視考試和學歷,對於書卷氣有過度的崇拜,我們身上每人都有孔乙己的基因,就像癌症一樣,只要不慎,就會爆發出來。我想,短期內我們也無法擺脫這詛咒,但我們必須意識到它存在。

讀書這件事不一定會將我們變成更好的人,也可以令我們萬劫不復,如果不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為,知識也可以令我們變得醜陋。魯迅所諷刺的人,不僅沒有隨時代而消失,只要我們不慎,就隨時會墮落成另一個孔乙己。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