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外語,每天堅持 1 小時才是正經事

A+A-
圖片來源:CHARLY TRIBALLEAU/AFP/Getty Images

研究表明,雙語與智力、記憶技巧及較高的學業成績之間存在直接關聯,隨著大腦更有效地處理資訊,甚至可以避免與年齡有關的認知衰退。然而,學習一種新語言是沒完沒了的過程:成千上萬的陌生詞彙、完全不同的語法結構,以及語言中的潛藏意思等,嚇怕了許多人。更何況在繁忙的生活中,要找到投入語言的時間本身已是一項挑戰。不過,據英國廣播公司引述,專家們一致認為,每天只需要 1 小時,即可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學習新語言的具體時間

學習新語言所需要的時間因人及語言而異,美國外交學院(The US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FSI)則將語言劃分為 4 種難度,供英語母語人士作參考,第一組是最簡單的相近語系,包括法語、德語及西班牙語等,要達到基本流利程度,需要大約 575 小時。往後難度開始飆升,第二組包括保加利亞語、希臘語、波斯語等,需要 750 小時,至於第三及第四組的語言,分別需要 900 及 1,100 小時。

所需要的時間令人生畏,但專家都表示,本著對自身認知益處,值得學習第二種語言,藉此自然發展我們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神經科學系教授 Julie Fiez 指,這種能力有助「靈活操縱、利用及掌握資訊,並抑制無關信息的高級能力。這稱之為執行功能,它被認為是種行政總裁的技能:管理一群人、處理大量資訊、同時處理多項任務、懂得優先排序。」

根據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一項研究,雙語大腦依靠執行功能 —— 自制能力、工作記憶及認知靈活性,來保持兩種語言之間的平衝。由於兩種語系始終處於活躍狀態,競爭激烈,大腦的控制機制會不斷加強。

每天 1 小時

學習任何語言的基礎知識,都是能快速達成的任務,例如不少應用程式可以令人學會問候及簡單短語。為了令語言學習更有趣,多語者(polyglot)Timothy Doner 建議閱讀及觀看個人感興趣的外語材料,如喜歡烹飪,就購買外語食譜:「即使你每天只是學到一些單詞,而且聽起來很細碎,但以後更容易回憶起來。」

更重要的,是去考慮將來如何使用這種語言。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語言及雙語教授 Beverly Baker 說:「這是你的個人動機,你用以應付的事情需要哪種水平的語言。」一旦定義了學習新語言的意圖,就可以開始每日實踐 1 小時計劃,其中包括多種學習方法 ,除了使用應用程式、書本、觀看影片,且需要是找到母語人士練習應用。

就像運動或樂器一樣,通常都是建議較短而定期的練習時間,而非零散不定期而長時間的練習。如果沒有一致的時間表,大腦就無法參與任何深層次的認知過程,例如令新知識與之前的認知建立聯繫。因此每星期 5 日、每日 1 小時,比一次過溫習 5 小時更有用。根據 FSI 指數,以這種速度,約 115 星期就能達到第一組語言的基本流利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