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 與癮的距離

A+A-

網絡資訊唾手可得,色情影片亦不例外。據美國心理學學會研究,男女觀看成人影片的比率同樣高企,分別可高達 99% 及 86%。其中有人 AV 看太多,嚴重到影響工作。然而,心理學界未有將「 AV 成癮」正名為疾病,原因為何?既然 AV 看太多不是成癮疾病,是否就沒有問題?

心理學界:過度看 AV 不屬成癮行為

AV 看太多是否屬於成癮行為,一直是心理學界的辯題。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權威刊物「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一直是國際間用以診斷精神疾病的專業指標之一。在第五版(DSM-5)修訂過程中,曾有人建議將「縱慾障礙症(Hypersexual Disorder)」納入手冊,並將強迫性使用色情影片納入病症的子項。由於缺乏全面研究,建議最後被學會拒絕。

2018 年,世衛在最新診斷手冊(ICD-11)的初稿中將「強迫性性行為(Compulsive Sexual Behavior Disorder)」首次納入「衝動控制障礙(Impulse Control Disorder)」,認可為心理疾病。專家認為強迫性觀看成人影片可以是「強迫性行為」中其中一項行為模式,但未至於構成成癮行為。

與此同時,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新修訂的 DSM-5 中將賭博由「衝動控制障礙」升級至「成癮行為(Addictive Disorder)」;但過度觀看成人影片則維持原判,皆因目前還未有足夠研究指出 AV 看太多屬於上癮行為,有大型研究結果更與預期恰恰相反。

2015 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神經科學家開展大型研究,邀來吸煙者、賭徒與 AV「成癮」者,研究他們接觸成癮資訊時的腦部活動。結果發現 AV「成癮」者看到色情圖像時,腦部並無如其他物質成癮者(Substance Addictive)的活躍活動,卻有腦部反應下降的相反現象。心理學家 Ana Bridges 受訪時表示:「我們還未很清楚過度看成人影片是怎樣的行為。」

沒有醫學正名,過度觀看便沒有問題?

縱未有醫學正名,但的確有為數不少的人受過度觀看 AV 所困,甚至因而影響日常生活。那麼,如何才算過度?界線如何定斷?UCLA 精神病學助理教授 Rory Reid 指:「當人因觀看成人影片而犧牲人際交往、冒著被公司辭退的風險、影響與伴侶的性關係、或用以聊解寂寞時,這些跡象便足以指向過度或不健康情況。」

為自己「觀影習慣」而感到極度羞恥而過度保密,同樣是不健康的表現。心理治療師 Chris Kingman 表示:「私隱可以是十分健康的面向,但當人因為羞恥感而掩藏自己的重要部分,便是問題所在。」

心理學家兼性治療師 Shannon Chavez 補充,正常使用者會將觀看成人影片視為娛樂,但當成人影片變成讓個人變得舒適的必須品,便可能有問題。她表示:「此舉可能導致與他人產生隔閡,難以與人連繫;更有可能因對性抱不設實際的期望造成社會焦慮、難以建立親密關係。過度觀看色情影片更有可能干預性功能與性慾。」

個人成長過程與宗教信仰,亦有機會扭曲人對接觸色情資訊的價值觀與標準,導致一些非重度使用者同樣感到羞恥與苦惱。性治療師 Ian Kerner 指,羞恥與焦慮會放大人對自身行為的主觀經驗:「病人對自己觀看成人影片通常感到羞恥與焦慮。價值觀像濾鏡,人透過它來看待自己的行為。」這些價值觀來自四方八面,例如個人宗教信仰或伴侶對色情影片的態度。

AV 看得多雖然不屬正式成癮行為,但當情況影響正常生活,就應該尋求性治療師、心理學家等專業協助。

Kingman 強調,人應與性自我(sexual self)建立健康關係。他補充,與親友打開心扉同樣有助改善情況:「嘗試與朋友分享自己的情況,你會發現其他人也有類似故事,因為此乃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