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巴黎 75 週年:新博物館細訴反納粹抗爭史

A+A-
1944 年 8 月 26 日,自由法國軍隊穿越凱旋門進入巴黎,法國人在香榭麗舍大道夾道歡迎。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944 年 8 月,法國反抗軍血戰巴黎街頭,在盟軍支援下擊敗納粹德軍,藍白紅法國國旗再次飄揚。在此光復巴黎 75 週年時刻,一座全新的博物館即將開幕,透過展出戰時巴黎人的生活用品,細訴當年法國人反納粹的抗爭史。

巴黎有著豐厚的歷史沉澱,羅浮宮、凱旋門、巴黎鐵塔都是不同時代的見證,偏偏德國納粹佔領的痕跡卻鮮有所聞。有見及此,巴黎市長 Anne Hidalgo 在 4 年前斥資 2,000 萬歐羅,為光復巴黎 75 週年建造博物館,於今年 8 月 25 日揭幕,亦即巴黎德軍投降紀念日。

館長 Sylvie Zaidman 指出,見證歷史的一代人漸漸逝去,而建設這座博物館正是要協助公眾,認識這段法國歷史的重要篇章:「雖然抵抗運動的退伍老兵都離去了,但他們留下了證言給我們,每個片段都是非凡的故事。我們有責任讓所有人認識我們的歷史。」

1944 年,美國士兵與法國反抗軍在巴黎街頭並肩作戰。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英國「衛報」介紹,展品有巴黎淪陷時期的地圖、照片、影片、採訪紀錄,乃至市民日常的生活用品,交織出完整的歷史故事 —— 由戰前惴惴不安的社會氣氛,到 1940 年 6 月德軍入城,巴黎市民慌忙逃難,猶太人被押送出境,以及法國人展開的地下抵抗運動。

藏品中的兒童用品叫人印象深刻 —— 兒童玩具充滿政治訊息,小學生錢包內裝滿物資配給卡,由於皮革供不應求,兒童的鞋底都是用木製造。除此以外,還有抵抗運動用過的手繪地圖、打字機和收音機;一封 9 歲女孩所寫的信件,更真摰描述巴黎解放時刻的親身經歷。

館方還特別向兩位光復運動英雄致敬:其一,是抵抗運動領袖 Jean Moulin,他負責統合全國地下抗爭,收歸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麾下;其二,是海外的自由法國運動將領 Philippe Leclerc de Hautecloque,他先後領軍征戰非洲和諾曼第灘頭,到最後率軍解放巴黎。

任職館方顧問委員會的歷史學家 Hanna Diamond 解釋,策展方針是向不清楚來龍去脈的遊客,清楚解釋事發經過:「遵循邏輯和教育法講述歷史,這是真正共和國公民的責任。」

博物館獨具特色之處,是館址坐落於昔日抵抗運動的堡壘,上面是 18 世紀古建築,地牢卻是戰前興建的大型防空洞。1944 年 8 月 20 日晚,巴黎反抗軍領袖 Henri Rol-Tanguy 就在地牢內指揮大局,當中鋪設有 250 條電話線,以及多個軍事通訊設施。

為了讓遊客體驗戰時氣氛,館方還提供「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頭戴式裝置,重現解放期間地下基地的影像,讓觀眾猶如穿越時空,親臨歷史現場。

Zaidman 指出,其實在盟軍盤算當中,巴黎沒有太大戰略價值,街頭巷戰不但損兵折將,軍方還要調配物資接濟巴黎市民,但解放巴黎對自由法國運動意味深長 —— 戴高樂入城的時刻,從此成為法國人擺脫納粹桎梏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