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親衛隊的格言:吾之榮譽即忠誠

A+A-
1935 年,希特拉檢閱親衛隊第一師(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這枝由私人衛隊發而成的部隊,高峰期超過 2 萬人,後正式編入納粹親衛隊參與巴巴羅薩行動。 圖片來源:The Print Collector/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

11 月 19 日,鄧炳強走馬上任接替盧偉聰成為警隊一哥,並隨即把警隊沿用 20 多年的口號「服務為本,精益求精」(We Serve With Pride and Care),改成「忠誠勇毅,心繫社會」(Serving Hong Kong With Honour, Duty and Loyalty)。有人認為警隊更改口號,標誌著徹底放棄服務為本的公共服務方針。回看歷史,會發現警隊的新英文口號,與納粹親衛隊的格言巧合地相似。

納粹親衛隊(Schutzstaffel,又簡稱為 SS),於 1925 年由納粹黨成立,是納粹黨重要的精英兵團,主責保護黨內要員,搜集異見者情報,並會進行各種特殊任務。1929 年起由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掌舵。早期,親衛隊屬於納粹黨衝鋒隊(Sturmabteilung,SA)一員,衝鋒隊高鋒期多達 400萬人,成為一股黨內強大的政治勢力,亦是希特拉的心腹大患。1931 年,當時衝鋒隊領袖史坦尼斯(Walter Stennes)嘩變,一度佔據柏林的黨總部,但很快被親衛隊鎮壓。1933 年,親衛隊從衝鋒隊中獨立開來,並極速擴大權力,成為負責捍衛納粹黨黨紀的監察機關,並設有直屬希特拉的親兵,武裝親衛隊(Waffen-SS)。1934 年,長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希特拉借助親衛隊之力,盡肅黨內政敵,當中很多是衝鋒隊成員,包括領袖羅姆(Ernst Röhm)。自此,親衛隊成為最有權力的黨機關,及後統領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及一般德國警察,並管轄所有集中營,牢牢控制德國。

親衛隊的腰帶扣上同樣刻著口號。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親衛隊謀劃並執行對猶太人及異見分子的大屠殺,因此在歷史中惡名昭彰。而他們的口號「吾之榮譽即忠誠」(Meine Ehre heißt Treue,英文翻譯 My honour is called loyalty)到今天依然被視為納粹主義的象徵。這句口號源於 1931 年,親衛隊成功鎮壓史坦尼斯叛亂後,希特拉於致親衛隊領袖的公開信中寫道「親衛隊弟兄們,汝之榮譽即忠誠!」(”SS Mann, deine Ehre heißt Treue!“)。親衛隊後來把這句說話,改寫成「吾之榮譽即忠誠」,把它視為部隊的格言。親衛隊會把這句格言刻在皮帶扣上,以表他們對希特拉元首的忠誠。

薩塞克斯大學退休教授、哲學史專家 Raphael Gross 曾經撰文分析納粹主義的價值觀。Gross 指出,由於納粹主義惡名遠播,大多學者都認為納粹主義毫無道德觀念,而對納粹主義的分析多從種族甚或生物層面切入。納粹主義正式名稱為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 Socialism),然而納粹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不同於以唯物主義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納粹主義其實很極端地強調一些形而上的道德價值,如忠誠、榮譽、高雅和意志,意圖為他們暴行提供道德證成,Gross 稱之為不道德的道德(Immoral mortality)。

一名在中非共和國執勤的法國傘兵,被發現右臂衣袖刺上刻有「吾之榮譽即忠誠」的袖章。 圖片來源:FRED DUFOUR/AFP via Getty Images

Gross 以「吾之榮譽即忠誠」為例,榮譽是納粹主義中最極端的道德價值。納粹黨視榮譽(Honor)為北歐及日耳曼民族共同體的根本價值,並扭曲成為區分不同民族的指標,例如「紐倫堡法案」便包括「保護德國血統和德國榮譽法」(Law for the Protection of German Blood and German Honour)。「吾之榮譽即忠誠」就把忠誠等同於榮譽,而這種忠誠是指涉向對希特拉的忠誠,而非對自我的忠誠。納粹黨就此把忠誠於希特拉,扭曲了民族優越感和身份認同的重要部分,而這種榮譽是一種美德,而非理所當然的,需要透過犧牲和奉獻爭取。

即便到近年,「吾之榮譽即忠誠」依然是西方社會的禁忌,在德國和奧地利等地被禁。在 2013 年,一名在中非共和國執勤的法國傘兵,被發現右臂衣袖刺上刻有「吾之榮譽即忠誠」的袖章,該士兵被即時停職。香港警隊的新英文口號,以「榮譽」和「忠誠」取代具社區警政色彩的價值,如「服務」(Serve)和「關懷」(Care),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意識形態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