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世界」:美國新規定限制中國官媒

A+A-
中共中央宣傳部承辦美國版「中國日報」,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代管,於美國市區各地發放。

近年中美關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國爆發瘟疫之際,不忘派軍機踰越海峽中線,美國戰機隨即高調繞台飛行。日前,美國政府又放狠招,宣佈使用「外國使團法(Foreign Mission Act)」,將 5 間中國官媒列為駐美國家機構,要求他們遵守有關海外領事館的規定,為何會出動條例限制中共官媒發聲?

國家的政治宣傳機構

受管機構包括「新華社」、「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以及「中國日報」及「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發行商。他們需經政府同意方能購買或租用辦公場所,另外也需向美國國務院登記員工記錄,包括變更、新聘或離職事宜。「華盛頓郵報」文章認為,此舉為美國打擊中國在美勢力的決策之一,但不會限制中國媒體在境內的新聞活動。

國務院表示,此舉並非為了對中國官媒施加「約束」,而是為了增加其透明度,改變媒體的運作方式。近年愈來愈多中國記者使用政府簽發的官方護照,以履行公務名義入境。美國國務院官員於訪問中說:「這毫無疑問是中國政府宣傳機器的一部分,他們直接從高層處接受命令。」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勢力計劃(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身處於一個開放透明的社會,我們的工具在實質操作上受到限制。」但隨著中國政府加強審查與控制,葛來儀解釋:「人們開始注意到,由這些組織發出的訊息,是中國政府想要讀者聽到的,而非我們認為真實且客觀的新聞。」

潛移默化的滲透形式

中國傳媒研究計劃聯合主任 David Bandurski 曾發表文章指,「中國多次提到,將中國信息傳遞給全世界時,『講故事為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受訪美國國務院官員則表示:「2012 年後,對新聞的內容及編輯控制力道有所加強。這些機構有如中共的政治宣傳機器。」

官媒僱用母語為英文的人,出版專業且精煉的英文新聞,但在中國敏感話題上避重就輕。除此之外,「中國日報」亦將文章以廣告形式刊登於美國報紙如「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等。「中國日報」的美國分部支出亦從 2009 年前半年的 50 萬美元(約 389 萬港元),增加至 2019 年後半年的 500 萬美元(約 3,886 萬港元)。

「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早前發表文章,分析自 2017 年以來,中共擴大對媒體的影響,歸納出官媒的目標,包括宣傳中國與中共的正面訊息、鼓勵海外投資、邊緣及妖魔化反共聲音等。過去一年內,除了常規報道如熊貓、開發項目、中華文化等文章,中國官媒在針對中共敵人如新疆維吾爾族及香港示威者的新聞上表現得更激進及負面。

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就認為:「不論是軍事、外交或經濟上,美國已經喚醒世界有關中共的不公平貿易做法,及其侵略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