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全國四代人抑鬱良方:老太太

A+A-
一名醫生正跟老太太們上輔導課。 圖片來源:friendshipbenchzimbabwe/Facebook

津巴布韋人熬過了羅德西亞叢林戰爭(Rhodesian Bush War)、80 年代的連串屠殺,但政經環境到今天仍然不穩。當地流行這樣的黑色幽默:「我們歷經整整四代心理創傷」。國內抑鬱病患甚多,但這個人口逾 1,600 萬的國度,只有 12 個註冊精神科醫生,許多人求助無門。當地一名心理學家想出了一個自救妙法:積極訓練當地老太太,讓社群療癒社群。

作為國內唯一一名在公共衛生領域工作的精神科醫生,Dixon Chibanda 已經目睹過太多悲劇:其中一位抑鬱病人 Erica,就因為無法負擔巴士費而錯過覆診,最後自殺身亡。類似事件每天都發生,他決定嘗試一個低成本的新方案 The Friendship Bench,令心理治療變得觸手可及。自 2006 年起,Chibanda 及其團隊訓練超過 400 名老太太,讓她們在國內超過 70 個社群提供免費心理支援。單是在 2017 年,就超過 3 萬人接受輔導。

計劃充滿創意,Chibanda 本人卻認為是為勢所迫。在護士通通為愛滋病忙碌、醫院床位全部爆滿的情況下,上司能給他的資源,卻只有戶外空地和幾個老太太,The Friendship Bench 才因而誕生。

在板凳上跟老人家聊聊天,真的有效治療抑鬱嗎?Chibanda 的計劃開始了 3 年,到 2009 年已初見成效,病人生活質素改善,自殺率降低。資助計劃的市政府非常滿意,由診所、學校、警隊轉介而來的個案亦愈來愈多。2016 年,津巴布韋與英國團隊聯合發表研究報告,證明此療法的效用。實驗把 600 名患有普通精神障礙及有抑鬱症狀的受試者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在 6 個月內跟老太太見面 6 次,亦能自發加入互助小組;另一組則接受常規治療。實驗結束後,前者出現抑鬱症狀的機率僅 13.7%,與對照組的 49.9% 相去甚遠。

老太太團隊如此有效,除了因為受過專業訓練,亦因為她們熟知族人文化。計劃初開始時,Chibanda 以西方醫療用詞進行訓練;但老太太們認為,「抑鬱症」或「自殺傾向」等用詞不利溝通。她們透過正式訓練學會心理治療後,便以當地主要民族紹納(Shona)的慣用概念,如「敞開心胸」、「提昇及強健靈魂」等解釋病情,以同理心幫助族人度過艱難時刻。

團隊曾經擔心,輔導工作會讓這些本已歷盡滄桑的婆婆帶來心理創傷,後來卻發現是過慮了。她們患上創傷後遺症的比率比許多心理輔導同業低,亦鮮少情感過勞。Chibanda 仍未完全了解津巴布韋的老人家為何有這種韌力,但能幫助社群所帶來的成功感,相信是她們的動力泉源。

缺乏心理輔導資源的國家,又何止津巴布韋一個。在非洲,很多國家連一個精神科醫生都沒有;就算在富有國家,心理支援服務亦不總是完善。Chibanda 深信,這個模式能被複製到不同社區。以美國紐約市為例,當地每 6 千人才有 1 名精神科醫生,而當地社群之多元,更令業者難以全面照顧。根據津巴布韋模式,紐約分部 Bright Orange 訓練了多個不同背景、年齡、種族的輔導員,並在節慶、教會、公園設立檔攤,以求融入社群。光是在 2017 年中推出的 1 年先導計劃,就惠及 3 萬人。

全球有超過 3 億人口為抑鬱症所苦,而每年約有 80 萬人自殺結束生命。若 Chibanda 的計劃能在各地複製,於阻止悲劇發生的同時,又能團結公民力量,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