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體育也付了代價

A+A-
圖片來源:香港旱地冰球總會 Floorball Federation of Hong Kong/Facebook

我們得知道,許多今天所發生的事,是要由明天來付代價。

要發展一個體育項目,老生常談,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擴大參與人口,當然少不得要在多個年齡層發展,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從小接受栽培,不論是訓練、比賽、知識、氛圍等方面,從年月間浸淫。

這是一個說易行難的過程。先不論稍後階段的資源、系統培訓、比賽機會、場地等。要練,便要先有人,不是每項運動都那麼容易吸納新兵的。踏出第一步去嘗試一個運動,有人是為了好奇,有人是為了強身健體,有人是為了工餘或課後時間的消遣,有人則是為了興趣。試完第一次後,未必人人都留下;而留下來,又願意花更長時間去學習、琢磨,精益求精,希望讓這項運動成為自己生活,甚至生命一部分的 —— 這就已經是熱愛,是激情,是堅持,是夢想,彷如流在血液中般融為一體。

那種感覺,我親身經歷過;那種神態,我也從別人身上看過。後者,其中更有小朋友。

旱地冰球(floorball)這項運動,雖說今時今日的形式由瑞典發展算來都有數十年歷史,但於香港而言仍是比較新的運動。我著迷之後,為了一追運動夢固然努力鍛鍊和參與,也發展自己球隊,甚至希望跟總會合力推動首支香港代表隊(這些以後有機會另談)。我們自己球隊適逢機緣,也嘗試搞訓練班、同樂日、體驗環節等招募大小新球員。

記得有位小朋友,從沒學過曲棍球、冰球之類的運動,更遑論旱地冰球,以前可能都是在電視上看別人打球,但他就是特別鍾情這運動。我記得他一拿起球桿,儘管技術稚嫩,但以新丁來說,頗有渾然天成之感。這種渾然天成,除了說他跟球桿的協調度,更多的是他內心和這項運動的連繫。

之後每次與他打球,都會感受到他由衷喜歡及享受這項運動。小朋友未必如我這些成年人般「複雜」,不一定想得那麼遠,甚麼追夢呀,要為港爭光呀之類。不過,你知道喜歡就是喜歡,每次相隔一段短時間見他,就已經看到進步,可想而知,他自己私下應該有練習。小朋友每次場上想展示一些技術,叫著「姐姐,你看看……」天真且自信。這些與小朋友們的相處,是去啟發也是被啟發,亦是我當初開始打球時沒想到會得到的滿足感。

直至有天,家長跟我說,孩子原定將來會出國讀書,但基於近來的狀況,他們決定提早實行計劃,並感謝我一直以來的用心教導。家長說即使到異國還是會讓孩子打旱地冰球,我笑說:「那將來要回來打香港隊啊!」說時雲淡風輕,想來百般滋味。

又有天,我再跟別個運動的朋友談起這件事。她說在他們項目,也有過青少年到達某個年紀便要出國讀書的經驗,以培訓角度來說著實有點無奈,因為你怎知道離開了的孩子還會否參與這個運動,甚至有天再回港繼續呢?常說要擴大參與人口,繼而發展,說易行難。然而,我想除此之外,也有對孩子的不捨之情,還有唏噓 —— 今天在我們家發生的一切,將來是要付代價的。代價或者是一代人,或者更多代人,體育也不能倖免。對於會參與比賽的運動人來說,如有機會代表香港,十居其九都會覺得是肯定及光榮。讓我們都期盼著,幾許過後,我們仍能有著代表香港去競技的憧憬,還有著那份「我來自香港」的傲然。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