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沒落?首爾能成金融中心嗎?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國安法」實施,影響香港投資環境,有評論指香港不再是外資天堂,部分外國企業亦開始把業務遷出,例如香港美國商會有四成會員表示希望離開。一些亞太區大都會正磨拳擦掌,矢志挑戰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其中常常被提及的,是南韓首爾。

過去 15 年,首爾市都希望朝金融中心的方向發展,這亦是國內不同政黨的共識。連任三屆的首爾市長朴元淳,剛在 7 月自殺身亡。他生前致力發展金融區汝矣島,市政府推行一系列的市區重建計劃,把區內的舊樓房拆掉,建設 50 層高的一級商廈,並修建大量公園和休憩空間,以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

根據「韓國時報」報道,首爾政府曾在 5 月進行調查,並接觸一些在港的外資企業,當中部分人表示有興趣轉往首爾,以尋求更好的發展機遇。而外資企業可以在 7 月開始向首爾政府申請免費辦公室,預計於 10 月正式入伙,免租最多 5 年,地點包括 2012 年落成的首爾國際金融中心(IFC Seoul)。除了租務優惠,當地官員向「投資者報」表示,他們會提供法律諮詢服務,亦會幫助金融科技公司拓展網絡。

「日經新聞」把首爾列為其中一個挑戰香港地位的亞洲城市,報道提及了首爾的獨特優勢,很多創科企業都希望落戶在民主國家,以確保人權、知識產權和數據私隱得到保障。於是,亞洲云云的大城市中,首爾和東京成為企業們的最佳選擇。地理上,首爾四通八達,接近東京、北京和上海,而且有超過 163 個直航地點,冠絕亞洲。

首爾比東京更優勝的地方,是擁有大量的雙語、甚至三語精英,每年都有很多學生在西方國家接受教育。南韓在武漢肺炎期間,沒有完全禁止商旅,卻能控制疫情,做法受到很多企業讚賞,與日本政府成為強烈對比。而在 7 月,美國「紐約時報」把部分業務由香港遷往首爾,顯示了南韓的制度和人才優勢,「日經新聞」就形容首爾已經準備就緒,在金融中心爭奪戰中與東京較勁。

可是,報道也指出首爾的弱點十分明顯,所以久久未能躍升到一級金融中心之列。最大問題是制度局限,首爾的最高工時限制為每週 52 小時,而且薪俸稅和利得稅都偏高,金融規管也過於嚴格,大大減低外國企業的投資意欲。加上,南韓行歐陸法系,而非像香港和新加坡行普通法,企業適應需時。而且,雖然首爾的金融市場規模遠大於新加坡,卻無法與東京比較。另外,首爾處於北韓榴彈炮的射擊範圍,政治風險也相當高。

「韓國先驅報」的評論文章就批評政府無甚作為,令首爾的金融中心夢,快成空中樓閣。分析員指首爾正面對過去 15 年以來最大的機遇,政府卻未能把握時機,遲遲未有交出具體的政策藍圖。現時,首爾只是沿襲一貫金融政策,例如租務寬免,但東京早已有類似的優惠政策。仁荷大學金融學教授 Lee Min Hwan 表示,首爾投資了十多年,依然一無所有,應重新思考自身定位。首爾或者不能取代香港和新加坡,卻可以發展獨定金融優勢,例如微型金融和創科基建,建立另類金融港,由引進海外金融機構,變成出口金融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