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書籍與機遇相撞的萬種可能

A+A-

今時今日,在香港再講「機遇」是否太離地?

今年 2 月出版的「機遇之後」,卻將這個官腔字眼,化身成一部奇特的紙上展覽。書的封面有一個圓孔,可以一窺裡面藏著那 10 本顏色、釘裝、紙質各異的刊物。「你看著這本東西,只能滿頭問號,沒辦法立刻說出這是甚麼。」「機遇之後」出版人兼書籍設計師胡卓斌(阿卓),希望能打破大家對閱讀的想像:「我特意開個洞,像展覽的序言板,遮擋後面,好的展覽不會讓你一窺全相,令人有期待感。而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採用不同形式,當你連續看,會覺得正穿梭不同空間。」

這部紙上展覽,原為 WMA(WYNG Media Award)攝影獎年度刊物,2019 年中因應香港局勢,將藝術作品結合社會議題,成為橫跨 3 年的計劃「機遇之後」。當中,3 個「展區」各有導讀,重組回歸後香港的「機遇」。「無論是設計還是出版,我覺得回應時代很重要。」

「機遇之後」出版半年,阿卓正邀請讀者寫下個人感想,亦計劃將回應結集成書,繼續為時代存證。

相片攝影:Stephanie Tang

「機遇之後」

網上訂購:mossesbooks.hk
書店購買:Book B(荃灣)、 Mosses (灣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