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讓現實的鐵拳告訴你甚麼是數碼龐克

A+A-
通州街臨時街市改建而成的「數碼龐克號」。 圖片來源:設計香港地/Facebook。

深水埗通州街橋底本是露宿者棲身之地,去年洗了太平地後趕絕貧民,準備將來建豪宅。一個名叫「數碼龐克號」的藝術展最近在該處舉行,隨即惹來批評說是都市士紳化的幫凶。舉辦單位解釋自己沒有趕走露宿者,展覽與政府太平地沒有因果關係,選址深水埗也是為了反思城市中的隔離對立云云。

「數碼龐克(Cyberpunk)」出生在 80 年代前期的美國,源起是過度都市與資本制度的發展扼殺低下層及年輕世代的生存空間,加上當時日本急速冒起,有超越美國的勢頭。於是「數碼龐克」的世界總是有兩面:先進的科技與都市發展,以及低下的人文與生活質素。巨型資本集團與極權政府結合,監控城中每一角落。科技沒有造福大眾,在連綿不斷的酸雨中,平民棲身於滿佈污水管與電線的大廈夾縫裡。

作為先鋒科幻文學類型的「數碼龐克」出生於 80 年代前期,早在 90 年代初已經進入尾,接著是直到 2000 年代的流行文化挪用。到今時今日,與其數這是第幾波的文化挪用,不如說是大家發現那個世界已經實現。「數碼龐克」不再是對未來的反烏托邦想像,而是對現實的描寫。生活方便得可以單靠一部手機解決,但我們的個人資料、欲望喜好、到即時生理指數都被集合監察。工業科技快可以載人到火星,但社會還是一堆基本生活需求都無法達到的底層人民。

「數碼龐克」在最初的時候是一個社會反思的題目,透過展示最惡劣的可能未來,迫使讀者審視現在,對錯誤的發展路向提出反抗。然而當惡劣的未來變成現實,這種過期的想像力只淪落成陳腔濫調。打著「反抗」的美名,覆讀失效的反思,只是另一種的人云亦云,除了讓自己有點反叛的感覺外就沒有甚麼意思。

在漫威漫畫中,有一個平行世界的蜘蛛俠叫「龐克蜘蛛」,他的敵人是政府與資本財團。資本財團在未來擁有他的肖像與名字版權,於是想把他抓起來,運到未來做個傀儡招牌。在未來世界,死去的反政府「龐克蜘蛛」成為流行文化符號,每一個人都可以買印著他臉孔的 Tee 來表現反叛,而不用真的反政府。

1995 的動畫「攻殻機動隊」以香港街景為藍圖。

第 N 次重製的「攻殼機動隊」從半實驗動畫電影變成槍戰動作劇,「數碼龐克」也從先鋒文學成為陳腔濫調。「數碼龐克號」在現實層面上再現了它聲稱的題材想像:都市發展趕絕了社會底層,對比出高度的技術與低下的人文,在今天的香港是超凡地應景。它沒有批判造成這一切的政府與利益集團,而是加入他們,讓「數碼龐克」第 N 次成為文化商品。

策展及創作總監梁慧德在官網上寫了一句副題:「你記得數碼龐克的核心在哪裡嗎?」我記得,你也清楚地示範了,謝謝提醒我。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