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澳貿易戰:傷人三分,損己七分?

A+A-
去年 7 月海口一間超市內,市民正排隊購買鮮牛肉。 圖片來源:Yang Xu/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過去數年,全球聚焦中美關係之際,中國也向澳洲發動了貿易戰,在去年 5 月起屢次以反傾銷稅為名,向澳洲的大麥和洋酒等多項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澳貿易戰開打近一年,墨爾本大學國際關係專家 Melissa Conley Tyle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檢視貿易戰對中澳雙方的影響。

近月,中國打擊的澳洲商品愈來愈多,出招也愈來愈頻密,10 月 30 日禁止進口昆士蘭木材;12 月初來到龍蝦,再擴展對澳洲牛肉供應商的禁令。2019 年兩國尚未交惡之時,雙方貿易總額高達 2,500 億澳元,到去年 6 月,中國依然佔澳洲總出口 32.6%。Tyler 表示,中國的禁令和關稅無可避免對澳洲商人造成困擾。其中洋酒和大麥供應商就很難找到像中國一樣龐大的市場;可是其他商品,例如小麥,很快就填滿市場空缺。

Tyler 提到,中國加徵關稅和實施禁令後,去年 12 月澳洲對華總出口其實不跌反升,主因是中國十分依賴澳洲鐵礦資源來支撐全國工業發展。12 月,中國購入 4,000 萬公頓鐵礦,按月增加近 600 萬,同月金屬礦進口量也急增 25%。根據彭博社報道,綜合 2020 年全年數字,澳洲出口只損失約 30 億元,當中包括武漢肺炎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報道形容,中澳貿易戰對澳洲損傷甚微,顯示澳洲沒有迫切經濟需要向中國低頭。

杭州超市販售的澳洲進口酒。 圖片來源:Long Wei/VCG via Getty Images

Tyler 也補充,中國的貿易關稅和禁令,也對其本國做成多方面影響,例如中國生產商要以更高價錢買入質素更低的替代品,當中對大麥關稅就打擊了中國釀酒業。12 月,中國多個省分一度因能源不足而停電,官方否認與對澳煤礦禁令有關,但在停電之時,有多達 70 艘澳洲煤礦船滯留海上未能登岸。除了影響經濟,當然也影響民生,例如澳洲洋酒和龍蝦,便是中國人的節慶佳品。

Tyler 認為貿易戰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影響至為深遠,其他國家見到澳洲的遭遇,會思考如何保障自己。2010 年中國也曾經限制出口稀土到日本,促使日本轉而投資其他國家,2008 年中國佔日本稀土入口 91.3%,到 2018 年就僅僅佔約 58%。Tyler 估計各國短期內不會聯合起來抵制中共,例如路透社就報道,加拿大希望增加對中國的煤礦出口,但長遠而言,中國投資者會發現海外市場對他們愈來愈不友善。

各國也意識到中國不是可靠的貿易夥伴,反而會被中方用來進行威嚇。而且中澳簽署了「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兩份協議都未能保障澳洲的話,則不過形同廢紙。智庫組織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的跨國民意調查就顯示,中國的國際形象在過去十年插水式下滑。Tyler 反問,當中澳之間沒有任何邊界糾紛、沒有歷史恩怨,但中國依然連澳洲也容不下,她還可以和哪個國家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