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年規劃 —— 零碳如期?

A+A-
中國山西煤礦場。 圖片來源:GREG BAKER/AFP

去年,中國承諾會於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高峰後,在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正在北京召開的人大會議公佈了「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當中亦提到這個「達峰行動」。不過有專家質疑,2030 年才開始減碳,可能來得太遲

聯合國環境署高級項目官員 Niklas Hagelberg 認為,除非碳排放量在 2025 年開始下降,否則中國的減碳步伐,對世界而言仍然緩慢。以長期計劃來看,2025 與 30 年之間相差不過五年,但 Hagelberg 相信若 2030 年碳排放才開始下降,則「無論是 2050 或 60 年,都不可能實現碳中和」。

中國一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生產能源所衍生,佔全球所有跟能源有關的碳排放量近 15%。加上中國有 57% 能源來自煤炭,想要擺脫化石燃料,自然需要大刀闊斧的規劃。然而,據劍橋計量經濟學學會(Cambridge Econometrics)首席經濟學家 Hector Pollitt 指,除非不再興建新的燃煤發電廠,否則不可能趕及在 2060 年實現碳中和。

中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上公佈「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 圖片來源:路透社

Pollitt 去年 9 月發表的研究便強調,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迅速下降,才有可能在 2060 年前實現零排放。否則按現行政策措施的基準推算,雖然中國也有可能提早在 2025 年前達到碳排放高峰,但碳排放只會一直保持平穩,到 2060 年時排放量仍可能高達 69 億噸。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氣候政策分析師李碩則表示,「過去兩年,燃煤發電廠建設步伐加快,舊有經濟模式難以從根本改變」。他又認為「十四五」的緩減氣候問題信息不明確。雖然「十四五」指明要把中國能源結構裡的非化石燃料比例,由近五年的 15% 提高至 2021 至 25 年的 20% 左右,但他提醒,「中國政府的五年規劃往往承諾有餘,兌現不足」。

「十四五」同時定下目標,要在 2025 年建立能容納 1,200 GW(百萬瓩)風能及太陽能能源的裝置,比 2016 年訂下的 1,100 GW 燃煤發電裝置容量為高。但另一方面,該計劃同時指要促進「利用清潔、高效的煤炭」,顧問公司 Refinitiv Carbon 的碳市場分析師秦炎認為,這些目標有互相矛盾之處。

此外,GDP 增長與碳排放量不無關係。中國期望 2021 至 25 年間,按 GDP 作單位計算的碳排放强度(emissions intensity)能降低 18%。不過隨著每年的 GDP 增長,英國「衛報」,此目標只是與目前的減緩趨勢一致,甚至可能導致碳排放量繼續增加 1% 一年或以上。今年「十四五」規劃未有就 GDP 增長訂下目標,李碩就希望中國未來五年 GDP 增速保持在 5%,而非上一個五年規劃的 6.5%。「5% GDP 增長,才是碳排放量『顯著放緩』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