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想像,社會主義天堂可能十分美好,但現實未必如是。韓戰後,面對北韓的回歸宣傳,亦有在日朝鮮人為之神往。日本出生的脫北者李泰慶,就向「紐約時報」講述 1960 年,其母如何錯信宣傳,自願舉家從日本來到北韓,最終抱憾終生的經歷。
1910 至 1945 年間,朝鮮半島落入日本殖民統治者手中。期間估計多達約 200 萬朝鮮人進入日本工作,或遭強迫勞動,李泰慶一家便是殖民時期在日本生活的朝鮮家庭之一。日本戰敗後,多數沒有日本公民身份及難以謀生的朝鮮人選擇返回朝鮮半島,然而,1950 年爆發韓戰,也令不少朝鮮人留居日本。
李在 1952 年韓戰期間出生,他們一家在日本距離朝鮮半島最近的港口開設炭燒餐廳,一直等待回歸故土。韓戰結束後,日本忙於打發生活在貧民窟的朝鮮人離開;而隔岸的北韓,則希望號召在日朝鮮人前往當地,協助重建受內戰摧殘的經濟,於是向在日朝鮮人展開鋪天蓋地的宣傳,聲稱會為所有人提供工作、免費教育及醫療服務。
1960 年,在深信北韓宣傳的李母游說下,他們全家終於踏上前往北韓之路。李回憶指,自己在日本讀小學時,學校已播放北韓宣傳片,片中的北韓物阜民豐,又宣稱「十分鐘蓋一所房屋」。報道引述朝鮮人權公民聯盟(NKHR)報告指,在日親北韓組織會舉辦遊行,要求遣送他們返回北韓。北韓領導金日成生日時,組織又會召集學生獻上生日禮物。
李泰慶另有四兄弟姐妹。一家離開日本前,母親曾給他們一些零用錢,李泰慶買了一部迷你彈珠台。他形容:「這是我們最後一次享受自由。」當他們來到北韓清津市,只見當地人生活貧困、臉色如土,李氏一家頓時意識到,自己被北韓的宣傳所欺騙。北韓當局及後指定他們定居於一處鄉間,他們赫然發現,人們下雨時沒有雨傘,也沒有穿鞋。
即使多數在日朝鮮人出身半島南部,日本最終仍同意他們前往北韓。日本的「在日朝鮮人歸還事業」(在日朝鮮人の帰還事業)從 1959 年持續至 1984 年,共 9.3 萬人移居北韓,單在 1960 年便有 4.9 萬人離開日本。不過,當北韓國內實況傳出時,數字急劇下降。報道指,有來到北韓的人在郵票背面寫上「我們無法離開村莊」,警告其在日兄弟不要前往。李泰慶的家人也嘗試避過北韓審查員的監視,設法在通訊間提醒其他親友不要來北韓。
在日朝鮮人來到北韓,需要靠日本親人接濟。同時,李在學校的同學會蔑稱他為「半日本人」(ban-jjokbari)。所有具日本生活背景的人,均活在恐懼之中,擔心自己受不忠指控,被關押至拘禁營。聯盟報告的合著者金素嬉(Kim So hee,音譯)認為:「對北韓來說,他們就是用來勒索贖金的人質。他們要在日本的人,為其在囚親屬支付釋放金。」
背景關係,無緣躋身公務員行列的李最終成為一名醫生,並在 1990 年代北韓饑荒後,目睹公共衛生系統崩潰。2006 年,他與其他北韓難民一同偷渡前往中國,在緬甸與蛇頭被捕並判囚兩年半。2009 年,李成功來到首爾,又設法幫助妻子和女兒離開北韓,但他仍有包括兒子在內的其他親人尚未能離開。
回憶起當初舉家前往北韓,李表示:「母親當年勸說父親全家來到北韓,直至 74 歲過世時,她一直後悔。」李的妻子於 2013 年過世,現時他一人在首爾租住公寓。孑然一身的他強調:「我有自由,我會為自由付出一切」。李連同另外 50 名逃到南韓的日本北韓移民建立了聯繫,定期於每年 12 月舉辦紀念會。讓他傷心的是,今年 69 歲的他已是最後一代「歸還事業」見證人。「我們死後,這段故事將會被湮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