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總裁:中國債務危機前世今生,恒大出事地方平台亦堪虞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前首富許家印旗下的地產王國恒大集團,多年來透過大肆舉債、快速擴張,正深陷債務危機。當前北京未有給予支持 —— 央企中國人壽旗下的貸款人廣發銀行甚至一度申請凍結其資產,再彈弓手和解,遮蓋不了這間千億級企業面臨債務太重、經營困難、償債吃力的困境。

靠高槓桿借貸運作多年的恒大集團,其實只是中國宏觀債務風險下的一幀風景。中國企業以至地方政府的「借錢癮」,最早要數到 2008 年時的胡錦濤年代。為了減緩金融海嘯的影響,他們讓中國 GDP 增長繼續高歌猛進,容許企業以至地方政府舉行「債務派對」逾 10 年之久。

後遺症遂逐漸浮現。企業債相對中國 GDP 比例由金融海嘯時期約 101%,升至 2017 年底的 160% 紀錄高位,潛在債務危機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亦令習近平年代誓要控制債務滋生。2020 年北京針對中國房地產行業訂立的負債指標「三道紅線」,成為恒大集團的催命符。

若果真的如市場預料,恒大集團未來幾年出現未能準時償債的情況,其實這間公司並不寂寞。中國華融、海航集團、安邦集團這些大到不能倒、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企業,下場亦慘不忍睹。

過去中國政府希望在背後擺平企業違約事件,以維持社會穩定,內地稱之為「官方隱性擔保」,但這種容忍出現道德風險,使企業無節制舉債擴張。中國政府近年遂反其道而行,讓企業嚐嚐焦頭爛額的滋味 —— 根據彭博數據,今年中國企業違約速度正破紀錄式上升,上半年在岸債及離岸債違約金額為 250 億美元,對比 2020 年的全年 299 億美元可謂驚人,當中 76 億美元正正是房地產企業相關,亦不乏其他國有企業。

違約潮看似是北京將中國經濟推向市場化的一步,企業更加謹慎借貸,避免過度槓桿,積極清理債務;壞處是違約對企業及投資人惹起的恐慌是蔓延性的 —— 市場信心崩潰下,爛債沽、好債也沽,稍一不慎隨時觸發金融系統性風險,猶如在鋼絲上步行。

除了重債企業,北京面對的另一個頭痛位,是協助地方基建融資的省市級政府舉債平台,至今難以完全根除,在 10 萬億美元規模的中國影子銀行體系內佔一大席位,其低效回報兼高融資成本,隨時成為中國的計時炸彈。

保爾森基金會的「中國債務後遺」專題曾探討,金融海嘯年代北京容許這些平台擴張,作為一個臨時措施刺激經濟;2014 年起則擬控制這些平台貸款增長,更要求省市有更健康的財政,但情況是覆水難收,2020 年地方債佔中國 GDP 比重較 2008 年增長 30%。

其實借款人若能準時償債,本來問題不大,麻煩的是地方融資平台投資並不聰明,回報率只有 2%,遠低於借款成本;而由於這些平台是省市級的重要財政來源,處理這些平台牽涉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政治博奕。

該基金會統計,有些財務狀況甚差的省份,或許會面臨驚人的整頓,財務實力較強的則可以軟著陸。而云云中國省份中,青海、貴州、吉林、雲南壓力最大,廣東則最從容不迫。事實上,近年已經見到地方債零星違約事件,但主要涉及商業票據而非公開發售的債券。

在疫情下,中國這些由來已久的債務問題,只會愈來愈複雜。北京近年提到的「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在 2022 年中共換屆前夕顯得尤其重要。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半隻腳踩咗入金融,鍾意喺香港最貴摩天大廈天台點評經濟、金融、時事,有高高在上嘅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