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抵銷】碳放排能用錢一筆勾銷?

A+A-
植林是其中一種碳抵銷的手段。 圖片來源:路透社

各國嘗試利用不同的市場機制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建立碳交易市場碳稅及相當具爭議的「碳抵銷」(carbon offsets)。一人做錯,旁人擋災:消費者和企業可以通過向他人購買碳排放額,抵銷自身的碳排放量,稱之為碳抵銷或碳補贘。

近年來不少航空公司在售票時加上碳抵銷的選項。例如國泰的「飛向更藍天」計劃,在計算指定航班的排放量後,乘客可購買相應抵銷量,款項將用來資助減排項目。抵銷項目由第三方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及其他非牟利機構成立的減排審核組織 Gold Standard 驗證。

要真正能抵銷碳排放,須滿足 4 項條件

  1. 額外減排:所購買的補償措施會帶來額外的減排量。例如,如果某個太陽能發電場本身就存在,或某個樹林本身就會繼續生長,那就不存在額外的減排量。
  2. 永久抵銷:所購買的抵銷量須永久有效。例如,要避免新種植的樹林在某年後遭山火毀滅或人為砍伐,否則樹林所儲存的碳會釋放到大氣中。
  3. 不能重複計算:抵銷量只能賣給一位買家,同時只能在一個地區入賬。例如,如果在中國新造的樹林,由英國買家購買了抵銷量,那應計算為英國的減排量,而不能再撥入中國的減排量。
  4. 抵銷項目不能使環境或社會問題惡化。例如,如果在剛果某地建立樹林保護區,不應導致「東林不砍砍西林」—— 轉移到其他地區砍伐樹林。

但各企業聲稱購買的碳抵銷項目,仍欠缺透明度。與歐盟排放交易系統等市場不同,部分碳抵銷系統乃出於自願且不受監管,買家無需披露具體詳情。批評者指,許多人認為碳抵銷為公司提供了「污染許可證」或「贖罪券」。購買碳抵銷項目的錢,本應可用於努力減少自身的排放。

碳抵銷項目的減碳成效存疑,捕獲的碳量通常未及所聲稱的多。非牟利組織 CarbonPlan 最近就揭發在加州的碳抵銷項目,使用不設實際的基線,近 3 成抵銷量屬誇大,約等於 4 億美元的碳抵銷額。加州的抵銷計劃大多數來自美國森林項目,但並非種植新樹林,而是用名為「改善森林管理」(IFM)的做法。這些 IFM 項目聲稱通過改變現有的森林管理方法來增加森林碳儲存量,例如增加木材採伐輪換的時間,但相關項目大多使用最低的參考基線來估算增加的碳儲存量,結果誇大了實際抵銷量。

前英格蘭銀行行長、現任聯合國氣候行動和金融問題特使 Mark Carney 表示,當前的抵消市場「在陰影中運作」,系統中有好亦有壞項目,實際並不利減排。Carney 與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Bill Winters)等具份量的倡議者,正籌辦「擴大自願碳市場規模工作組」,目標設立統一的碳抵銷系統和規範,由一個新的獨立管理機構來監督,以決定哪些碳抵銷項目的質素符合可交易門檻。

溫拓思上月透露,審批機構將由獨立成員和市場參與者組成。Verra 是另一間碳抵銷的認證組織,其行政總裁 David Antonioli 亦表示歡迎建立獨立的審批機構,認為將有助於規範相關質量,提升市場信任度。但綠色和平等環保組織,卻對此審批機構有所保留,質疑當中仍存在利益衝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