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處理:為確診主人代養的寵物拯救隊

A+A-
去年 8 月,印尼動物權益組織 Animal Defender 創辦人 Doni Herdaru Tona,在收容所餵飼被拯救的狗隻。 圖片來源:路透社

港府日前宣佈撲殺倉鼠後,民間不少人和團體發起救鼠行動,不求回報下拯救小生命。回顧持續兩年的疫情,世界各地其實亦有類似義舉,有義工和機構自發行動,在主人染疫入院甚至離世後,拯救被遺棄家中的寵物。

去年 7 月,印尼動物權益組織 Animal Defender 發起「AD-19 計劃」,專門接收確診主人的寵物,在找到需要救助的寵物後,義工會先進行基本檢查,再分配牠們到收容所。收容所原先已經有超過 160 隻貓狗,但組織在首月已經額外接收多 40 隻狗、4 隻貓。居於茂物(Bogor)的比特鬥牛㹴 Gledis 是其中之一,其主人確診 Covid 而入院隔離,義工發現牠時,牠已在沒有食物下獨居至少兩日。

組織創辦人 Doni Herdaru Tona 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承認,寵物與人類之間確實有傳播病毒風險,懷疑加劇棄養問題。獸醫 Magda Rumawas 卻認為,大家不應該過度恐慌,又建議接受家居隔離的居民,讓寵物陪伴左右,以減輕隔離時的焦慮。「我的建議只是,不要擁抱和親吻愛犬。」

隨著主人陸續康復出院,寵物亦會陸續離開收容所,回歸到主人身邊,但有的寵物卻從此無家可歸。Doni 說:「最可怕的是,我們手機充斥著主人離世的報告,意味著這些寵物喪失家園。」

印度新德里收容所 Sanjay Gandhi Animal Care Centre 便接收很多離世患者的寵物,經理 Ambika Shukla 去年受訪時坦言,受封城限聚令影響,很難為寵物覓得新主人,更遑論為收養家庭進行背景審查,以確定其適合飼養寵物,收容所通常要呼籲主人的親戚代養,前提是寵物與這些親戚本身相識。

遠在美國德州的收容所,職員同樣會先詢問已故主人的親友意願。假如親友不願意接收寵物,寵物領養網站 Adopt-A-Pet.com 的 Rehome 服務便派上用場,程式可以為寵物配對主人,已故主人的親人可有最終決定權,過程不用收容所做中介,只有配對失敗才會把寵物送交收容所。

在染疫離世人數眾多的美國,於德州收容所任職動物服務總監的 Misty Valenta 就呼籲,寵物主人可為染疫做最壞準備,如查詢親友收養寵物的意願,就照顧寵物能力與意願與親友坦誠交流,甚至可向遺產規劃師交代身後事,預留一定資金給接收寵物的親友。

如果沒有親友可信賴,亦可事先聯絡動物組織。美國有部分組織設有捐贈基金,只要主人向組織捐款,便可保障寵物在主人離世後得到組織照顧,有個別計劃甚至提供「永久照顧」服務,保證寵物不會無家可歸。

疫情初期爆發的寵物熱潮

去年德國解封後,不少新手主人因重返工作崗位而棄養寵物,漢堡有動物收容所空間不敷應用。 圖片來源:Marcus Brandt/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回顧兩年的疫情,動物經常是隱形的受害者。在各國封城初期,各地都有報道稱,不少人寂寞難耐而收養或購買寵物,以渡過居家隔離的孤獨時光。在德國,多個動物權益組織呼籲,不要為調解寂寞而購買寵物,但有關呼籲似乎都是徒勞,寵物市場還是快速增長,2020 年德國的貓隻數量增加 100 萬隻、狗隻數量增加 60 萬隻。

隨著疫情持續,不少主人都在疫下喪失經濟收入,要狠下棄養的決定。德國短毛貓 Bella 就是例子,牠與其他小貓被人遺棄在紙箱,箱外貼有字條「我再也付不起獸醫費用了」,最終 Bella 被證實身患絕症,必須人道毀滅以減輕痛楚。

當封城令解除,部分主人重返工作崗位、無暇看顧寵物,同樣加劇動物收容所的壓力。截至去年 11 月,慕尼黑動物福利協會收容多達 1,085 隻寵物,有刺蝟、水禽甚至狐狸,最多卻是貓與兔子,牠們都有著共同點 —— 在疫情爆發初期被飼養,解封後卻被主人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