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環境學:挖礦活動如何摧毀美國小鎮

A+A-
現時,不少挖礦公司都轉到美國較偏遠,有豐富太陽能和核能資源的地區落戶。 圖片來源:Elijah Nouvelage/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21 年,比特幣累計升幅接近 60%,表現遠遠跑贏股市,令加密貨幣成為投資者的寵兒。雖然踏入 2022 年,比特幣價格回落不少,但仍有人看好其經濟潛力。不過,比特幣不是憑空出現,背後其實要經過繁複的「挖礦」過程,「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就報道,挖礦活動造成的巨大環境影響,如何沉重打擊一個美國小鎮。

比特幣不依靠任何特定貨幣機構發行,而是透過用家拆解複雜演算程式來獲取新的貨幣,這個過程俗稱挖礦。不過,在最初建立比特幣系統時,開發者就把貨幣總量設定為 2,100 萬枚,隨時間推移,數量減少,參與的人卻愈來愈多,挖礦難度自然隨之增加。初期人們可以透過普通的家用電腦挖取比特幣,到後期就要借助「特殊應用集成電路」(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即大家所稱的「礦機」,才可以挖到貨幣。

可是,這一類「礦機」需要花耗大量電力,在 2020 年,全球挖礦活動所用的電力,超過了瑞士全國一年的用量,數字相當驚人。投資者都在搜索電費價格便宜的地方來經營「礦場」,其中一個熱點是紐約州普拉茨堡(Plattsburgh),因為當地鄰近水力發電場,是美國電費最便宜的地區之一。全球知名的挖礦機構 Coinmint 子公司就租了一間平價雜貨連鎖店,在店舖架設各種各樣的伺服器,24 小時接駁電源運行礦機。

後來,Coinmint 子公司想在鄰近的商場開分部,普拉茨堡的電力部門負責人 Bill Treacy 要求公司於新的供電設施投資 14 萬美元,該公司很快就答應。往後,他們經常消耗 10 兆瓦的電力,相等於 4,000 戶居民的用電量。接著,愈來愈多挖礦機構希望落戶普拉茨堡,其中有人接洽過 Treacy,看看電力部門能否供應 5,000 兆瓦的電力(相等於全紐約州每日用電量的 4 分之 1)。在高峰時期,普拉茨堡幾乎每週都收到一宗挖礦申請。

2018 年 1 月,普拉茨堡遇上寒流,居民紛紛開暖爐取熱,市鎮用電量很快就超過水力發電設施的極限,被迫要向其他地方高價買電,有居民一個月的電費突然上漲 30 至 40 美元,當時人們都不知道問題所在。冬天結束後,人們就發現另一問題。由於礦機需要大型風扇散熱,以避免當機,過程中會產生令人煩厭的高頻聲響,居民形容聲音就像小型飛機準備起飛時的雜音,有居民更表示所在公寓會因礦機的噪音而震動起來。

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兼普拉茨堡鎮長 Colin Read 批評,這些挖礦公司牟取暴利的同時,根本無法令居民受惠,當地最大型挖礦場製造的就業機會還不如一間麥當勞。而且普拉茨堡沒有市收入稅(city income tax),挖礦公司又大多數只租不買場地,不用繳交物業稅。他就任鎮長後,推出多項政策,例如要求「高密度用戶」繳交更高租金,又要求挖礦機構付上相等於兩個月電費的安全保證金,同時更改樓宇安全和噪音管制條例。

普拉茨堡的新規例推出後,該鎮對挖礦公司的吸引力馬上大減。很多機構一度搬到鄰近的馬塞納鎮(Massena),但到 2021 年該鎮也不堪負荷,禁止新的挖礦機構落戶當地。然而,只要挖礦能牟取暴利,投資者只會把問題轉移到其他地方。同年,中國以減少碳排放為名,禁絕挖礦活動,挖礦公司就改往哈薩克等依然靠煤發電的國家。Read 的研究估計,到 2020 年代末,加密貨幣每年會額外造成 3,250 萬公噸的二氧化碳。

除了環境問題,挖礦公司也窒礙地區經濟。在一些固額供電的地區,挖礦活動可以造成能源短缺,嚴重的話要配額供電甚至停電,影響地區商業運作。而且挖礦公司可能以高價租地,趕絕一些能夠聘請更多人的企業。而在 2016 年到 18 年間,紐約上州的挖礦活動就令中小企每年多付 1.65 億美元電費,令個人和家庭多付 7,900 萬。當投資者牟取暴利,成本最終會轉嫁給普羅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