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浩基:「戰龍在野」—— 從外籍僱傭兵看港產片題材多樣化,與曾經的輝煌

A+A-
電影「戰龍在野」劇照。

在烏克蘭戰爭,各國不少志願軍人紛紛組成國際志願軍參與烏克蘭戰事,但同時俄羅斯也邀請各方加入成為志願軍,在雙方志願軍的種族和陣營中,看得到彼此的勢力分佈。

這事讓我想起了一部年輕觀眾可能早已遺忘的電影,就是 1992 年由柯受良執導、王傑及張敏主演的「戰龍在野」。

不知道是否因為版權複雜的問題,導致這部電影好像只出版過 VCD,沒有出過 DVD。那時候發行問題和版權合約都比較複雜,要是電影公司在沒簽下版權給發行商前就結束營業的話,這部電影就較難在現今重新發行了,所以不知是否因此而讓這部電影消失於公眾眼前。

故事主要是講述王傑飾演的青年,性格懦弱,為逃避黑社會的騷擾,他與女朋友阿敏雙雙逃到法國。為了生活,他加入著名的法國外籍僱傭兵。那是一個真實的法國軍團,以招聘外國人參與危險任務為主,法國政府不問背景,也不問國籍,只要加入和完成訓練並服役後,更可獲得法國國籍。原本只是為了逃命的王傑,最後由孱弱青年變成為一個驍勇善戰的僱傭兵,更認識了不少同袍,結果更組織復仇隊伍,回去為被黑社會殺了的家人報仇。

坦白說,影片拍得不是特別精彩,動作場面還可以,但更重要是從這部電影中,看到 90 年代初,港產片題材之多樣性及國際視野。雖然只是一個很典型的黑幫故事,劇本卻夠膽延伸到香港人參與外國僱傭兵上。當然,今時今日這樣拍攝的話,可能會構成煽動他人勾結外國勢力了。

想起這部電影,一來是為了它沒發行過 DVD 而感可惜,但更重要是懷念那個百花齊放、無禁忌創作的年代。我不會為「戰龍在野」貼金吹噓,它甚至有著不少瑕疵,只是我喜歡它天馬行空的遼闊創作角度,縱有瑕疵,亦值得支持。

那時候拍一部電影,你能想多遠就有多遠,由觀眾決定好壞。而現今受資源題材所限,要不是加入合拍片陣營賺大錢,就只能拍低成本電影,然後在宣傳上努力吹噓本土情懷,對觀眾進行道德催眠,彷彿宏揚本土議題,就是代表同路人必須支持。

當然,我不反對這種宣傳方向,只是偶爾回想起市場上充斥著像「戰龍在野」這種電影時,難免有點唏噓。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亂世閉門讀禁書,看舊片。幸福感覺,來自吃喝與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