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有些人永不認錯?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人非聖賢,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犯錯,有時這些錯誤只是小事一樁,例如忘記在超市買牛奶,又或者因為賴床而錯過火車,但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犯下彌天大錯,例如警察錯告疑犯。很多時,犯錯會帶來不愉快的情感經驗,我們的應對方式通常有三種,有些人會直接承認,「對不起,我確實忘記買牛奶了」;有人會間接承認過失,「交通情況太差了,下次我早點出門趕火車」。可是有些人會依然拒不認錯,我們翻開新聞就可以看到一些例子。

心理學家 Guy Winch 指出,頭兩種回應方式相對普遍,人們會全盤或者承認部分責任,不會反駁、否定事實,例如我們不會說今早出門時仍然有牛奶,又或者我們趕火車並非因遲了出門。如果一個人從不認錯,其中一個原因是「自我脆弱」(Fragile Ego)。自我脆弱的人通常自信心低落,心理構成薄弱,如果他們要承認錯誤,可能會根本地威脅到自我,造成心理崩潰,人類的自我防衛機制會被觸動,阻止他們這樣做。

其中一個可能出現的自我防衛機制,是在腦海中扭曲現實,令當事人不再感到罪疚感。以買牛奶為例子,這些人會說:「我今早檢查了,那時候雪櫃還有牛奶,應該有人飲光了。」當別人指出根本沒有其他人在家中,這些人也只會重複觀點:「總之有人這樣做了,我今早看得一清二楚。」另一個做法是攻擊異議者,質疑相反觀點的資訊來源,以警察錯告為例,他們知道基因測試結果與疑犯不吻合後,會質疑實驗室的可靠性。

Guy Winch 認為,如果一個人面對重重證據,依然不斷拒絕認錯,他很可能是一個心理脆弱(psychologically fragile)的人。這個觀點或跟一般人的想像有點出入。人們很多時會覺得不認錯的人看起來處事風格強硬,而且能夠展現自信,各方面都「好打得」。Winch 強調,這種心理定勢(psychological rigidity)不是堅強的表現,而是脆弱的體現,因為他們不是出於自主選擇而堅守立場,而是因為要保護懦弱的自我而被迫這樣做。

Winch 續指要面對現實,承認失敗,需要一定的勇氣和心理強度,因為這個過程絕不愉快,令自我留下創傷,不過我們還是有能力克服困難。最終一個人如何面對失敗,始終是自己的選擇,但是我們還是要理解背後的心理機制,知道不肯認錯、不願接受現實,其實不是堅強,而是恰恰相反,是一種懦弱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