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投資熱潮降溫,各地打擊金融漂綠挽名聲

A+A-
示威者在德意志銀行年度股東大會時抗議該銀行涉嫌漂綠 圖片來源:路透社

ESG 投資近年成為大熱,自 2019 起全球 ESG 主題 ETF 已吸納逾 3,000 億美元資金。惟這股投資熱潮已大幅減退,據 Bloomberg Intelligence 數據,在 5 月股票類別(equity)的 ESG ETF,近 6 年來首次出現資金流出。

據彭博追蹤三種類型的 ESG 交易所交易基金,包括股票、債券和商品及另類投資。上月相關資金總流入大幅減至約 4 億美元,而 2021 年的平均流入量為 110 億美元。股票類淨流量在 5 月為負數,逾 2 億美元離開 ESG ETF。ESG 投資熱潮急劇冷卻,固然受美國聯儲局加息和縮表,收緊貨幣政策所影響;另一方面,近月相關爭議也愈來愈激烈。

5 月底發生了兩件撼動 ESG 領域的事件。首先是電動車製造商 Tesla 被標普 500 ESG 指數剔除。Tesla 行政總裁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直斥 ESG 是騙局。馬斯克擁有大批擁躉,其言論足以左右支持者的看法,引爆大眾對 ESG 評級的爭議和疑惑。

同月,滙豐負責任投資主管 Stuart Kirk 在演講中批評央行誇大氣候變化風險,指銀行需要花費太多時間處理氣候轉化,去關注未來 20 至 30 年後才發生的氣候問題,卻放下更迫切需要關注的問題。這些言論導致 Kirk 被停職,滙豐銀行則稱其觀點與該公司「不一致」。Kirk 的言論風波揭示,所謂的「氣候金融」共識,在金融市場仍非共識,金融界對於看待氣候變化的優先程度其實不盡相同。投資部門對外隆重宣傳 ESG,部分或為漂綠技倆

事實上,歐美地區正在加強監管漂綠,投資基金公司將要更謹慎對待旗下投資產品和服務的 ESG 聲明。德國執法部門於 5 月底突擊搜查德意志銀行總部及旗下德銀資產管理公司 DWS,調查其對 ESG 的投資有否涉及漂綠,即不實陳述或誇大其投資的環保作用。DWS 前可持續發展總監 Desiree Fixler 曾於 2020 年 11 月向 DWS 執行董事會表達對該公司 ESG 風險管理系統的憂慮,惟她於 2021 年 3 月被解雇。去年 Fixler 透過「華爾街日報」指控 DWS 涉誇大其可持續投資的努力,指 DWS 的 2020 年年度報告中,聲稱一半資產是根據 ESG 標準進行投資,描述存在誤導。

在 Fixler 舉報後,DWS 於 2022 年 3 月發佈的 2021 年年度報告,所列舉的 ESG 資產規模較前一年減少 75%。Fixler 早前在「金融時報」的訪問中,再度透露在她任職 DWS 期間,發現有許多投資組合經理並無遵循內部相關政策,而時任 DWS 行政總裁 Asoka Wöhrmann 曾駁回她所提出的 ESG 風險管理系統問題。Wöhrmann 在德國執法部門展開搜查行動後宣佈辭職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近期亦積極打擊 ESG 基金的誤導聲明,去年成立了 ESG 調查小組。紐約梅隆銀行在今年 5 月被指在有關方面誤導投資者,達成和解後遭處罰 150 萬美元。證交會現時正調查高盛集團的一些共同基金,是否不符合其營銷資料所宣稱的 ESG 指標。

歐盟監管機構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主席 Verena Ross 上月表示,資產管理公司應更努力「避免向投資者披露有關(金融)產品綠色程度的誤導資訊」ESMA 還向歐洲各國監管機構就打擊漂綠發佈新建議,敦促他們確保投資者不會被基金文件和策略中使用「可持續」、「ESG」和「綠色」等術語誤導。

隨著各國監管機構更嚴厲打擊 ESG 投資的漂綠或其他誇大聲明,失實的 ESG 投資產品將更難在市場混水摸魚,投資者對於相關投資亦愈趨謹慎。雖然熱潮降溫,但 ESG 市場變得更透明和清晰,長遠或能夠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