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之前,諗諗先 —— 鹿角的致命交纏

A+A-
圖片來源:John Walton/PA Images via Getty Images

雄性鹿科動物長有鹿角,多數鹿角生長與脫落有週期,春夏兩季生長速度最快,到夏季末鹿角礦化(mineralization)完成,生長速度明顯放緩。踏入 9 月交配季節,公鹿頭上的角,可以吸引配偶、嚇退對手,也有可能成為兩雄爭奪領地和母鹿的武器。儘管雄鹿們經常以角相牴,但「紐約時報」指,看似兇猛的鹿角主要還是用於展示,不適合撞擊打鬥;公鹿若用之作武器,需要承受可以致命的纏角風險

網上偶爾會看到這些照片:一隻公鹿,鹿角上纏著另一隻公鹿的斷頭;者三隻公鹿角互相交纏,一同沉屍河溪;又或者兩隻鹿角糾纏的駝鹿屍體。「紐約時報」訪問著有 Racks: A Natural History of Antlers and the Animals That Wear Them 的自然作家David Petersen 指,看似危險武器的鹿角,主要還是視覺作用,設計上並不適合對撞,「若牠們這樣做,鹿角彼此纏住的機會非常大」。他又指一旦鹿們纏角「往往會設法解除纏鎖,但如果解鎖失敗,其中一隻,或兩隻動物都會死亡」。

鹿角的結構與生長,和其他動物的角十分不同,會從頭額骨附著的(pedicle)上持續長出,生長時會有一層絨皮包裹。其他有蹄類動物例如牛、山羊和羚羊,牠們的角相對光滑,有利彼此刺擊、對撞及分離,因此非常適合以角激烈交鋒。但鹿角的分枝、扭曲的形狀,加上彼此角的大小形狀可能不同,導致鹿角相碰,就有可能交纏難解。

健康、營養充足的公鹿能生出更多節點,意味著在繁殖季節更具競爭力,收獲更多交配權。Petersen 解釋:「一對鹿角,可以向其他公鹿及母鹿展示自己強壯健康。擁有最強大鹿角的公鹿,往往佔去大部分的配種。」他表示,鹿們不常將角用於打鬥。即使來到繁殖季節,鹿變得更具攻擊性及領土意識更強,通常也只是擺出姿勢、相互測試及作勢攻擊,避免真正戰鬥。尤其是鹿角,公鹿們擅長用鹿角阻擋卸力多於攻擊。但有時,公鹿情緒高漲,也有可能發生衝突。

德州公園和野生動物部門的白尾鹿項目(White-tailed deer)負責人 Alan Cain 受訪便指,美國鹿類裡,要數白尾鹿最容易纏上鹿角。3 至 5 歲的雄鹿因為鹿角發育良好,最有可能遭遇不幸。Cain 續指,一對角互纏的公鹿,掙扎時可能會因疲憊、飢餓或口渴而死;有時公鹿在水邊對打纏住,可能會雙雙跌入水中淹死。鷸蚌相爭,也可能漁人得利,纏角的鹿在郊狼等獵食者眼中更是免費午餐。Cain 補充,兩頭公鹿如果有一頭活著,可能會親眼目睹獵食者在自己面前吃掉死去的同類。並非所有纏角的鹿都必死無疑,設法生存下來的鹿,可能就要頂著令人毛骨悚然的「戰利品」—— 另一對鹿角和與之相連的鹿頭。直至發情季節完結、鹿角開始脫落,才能卸下算在自己頭上的一場打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