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關於用創作賺錢這回事

A+A-
圖片來源:Nick Alias/Shutterstock

「你做網絡創作?那能維生嗎?」

這是我在香港做創作時,聽過最多的話。

從小我就很喜歡看漫畫和塗鴉,自然而然的,我也會模仿漫畫家們在白紙上、報紙上、課本上畫公仔,用鉛筆創造一個自己的小小世界。

那個網絡剛興起的年代,我們很喜歡看「圖文作家」。他們繪畫的線條簡單、內容輕鬆有趣,是適合茶餘飯後閱讀的小品。而且與傳統漫畫家不同,由於是發佈在網絡上,大家都可以在留言區跟作者直接交流,增添了一份親切感,因此我們都很喜歡每天在他們網站「搶頭香」。

不知不覺間,我受他們的影響,也開始擁有了「長大後要當圖文作家」這念頭。

可惜繪圖板對仍是小學生的我來說太貴了,無奈之下只好改當鍵盤戰士寫寫文章,直到唸高中時獲得哥哥贈送的繪圖板,我才正式踏上圖文作家的創作生涯。

一開始,我以為獲取人氣是簡單不過的事。畢竟滿街都是有名的圖文作家、整個網絡都是社交平台,讓我有種錯覺,認為只要把作品發佈在網絡上,那一定會有人看見。

事實證明我錯了。粉絲專頁開啟了半年,按讚的只有幾個人,其中一個人還是我自己。

那時年少輕狂的我,像其他網絡酸民一樣,覺得是大眾不懂欣賞我的作品價值、當紅的人都是庸俗的,直至半年之後我才發現,其實只是我能力不足而已。

從那時開始,我就努力研究大眾的口味、市場的需求、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同時修練自己表達故事的能力,經過一番努力再加上一點幸運,我終於擁有了 30 萬的追隨者,以創作者的身份維生,也順利的移居到台灣生活。

我不會說我是單純的幸運,因為當你把這條路走過一遍,就會發現,沒有人是不努力的。

但當你成為一個能以創作賺取收入的創作者時,又會受到另一個挑戰了。

「做創作真好啊,這麼輕鬆就能賺錢,到底憑甚麼?」

你發現了嗎?網絡上對創作者的批評,其實非常兩極。要嘛就是你一定賺不到錢,要他人同情;要嘛就是你用創作賺錢就是滿身銅臭,沒資格當創作者。

在台灣生活快 5 年了,經歷過兩地文化的洗禮後,我不敢說只有香港會這樣,畢竟在台灣也有很多仍未接受新興產業的人。但我能確認的是,台灣對於創作者的接受程度,以及願意花錢在他們身上的程度,的確比較高。

以我的圈子為例,因為台灣的圖文市場產業已經非常完善,政府會與圖文作家合作宣傳活動、也會邀請圖文作家合作宣導反詐騙等等的訊息。而商業市場也樂意找圖文作家合作,每次合作的流程都非常順利,大家都知道報價的標準、合作應注意的事項等,讀者們也不會對創作者「業配」覺得反感,甚至還會說「太好了,我喜歡的創作者又有收入了」。

他們不需要賣慘,不需要每次都強調自己創作有多辛苦,大家都很自然的把創作者當作是「正常以他們技能獲取收入的職業」。看起來簡單的一點,卻是無數人夢寐以求希望大眾能做到的一點。

其實,無論創作者用不用他的作品賺錢也好,大眾需要的只是好的作品。能賺錢的作品,不一定是差的作品;不賺錢的作品,也不一定是好的作品。只要是「好」的作品,就能留住大眾的目光,就是這麼簡單。

找到自己作品的商業市場價值,同時在作品保留一定程度的「你」,並以此賺取收入作為創作下去的動力,才是最健康的狀態。

當然,如果你是李嘉誠的兒子,就當我沒說吧。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移居到台灣生活逾3年的90後女生,筆名茶里,著有繪本《我住在台灣了!》、《一個人住在台灣!》。 從初搬來時的糊塗迷惘、不知所措,到現在能住台灣養活自己,一路就這樣跌跌撞撞找出自己生存的方式。希望能透過這專欄,向大家分享住在台灣的日常生活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