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浩基:「魅笑」—— 當最好的都在預告

A+A-
電影「魅笑」劇照。
內含劇透,敬請酌情觀看

大概今年北美疫情逐漸緩和,觀眾重拾回到戲院的習慣,亦憑著「壯志凌雲:獨行俠」(Top Gun: Maverick)票房大勇,讓各大製片商燃起了希望,視今年的萬聖節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此被喻為黑馬的「魅笑」(Smile),為了避開勁敵,選擇於 9 月 30 日提前在北美開畫。

影片在美國進行了一個很有效率的傳銷。影片中一眾演員穿著印有片名 Smile 的衣服,快閃突襲美職聯在各地舉行的棒球賽,演員們獨自入場,在直播鏡頭最集中的本壘方向之看台上,面對鏡頭,跟其他看著球賽的現場觀眾視線都不一樣,全程站立,擺出超詭異的笑容,藉此吸引直播鏡頭和觀眾目光。期間也有不少觀眾拍照,然後在社交媒體上瘋傳。

這樣的宣傳效果做成一種病毒營銷,不少網民表示在直播中看到他們的詭異笑容,讓他們不斷發噩夢,甚至有人呼籲別再轉發照片。此舉令這部低成本電影成功製造了極高話題性,也大大提升了知名度,加上預告片剪得相當精彩,因此引起了廣泛注意。

影片導演柏加費恩(Parker Finn)為新晉導演,故事改編自他 2020 年短片 Laura Hasn’t Slept,就像早年的「切勿關燈」(Lights Out)一樣,導演 David F. Sandberg 也是把其自製驚慄短片改編成電影,這個亦是近年片廠選擇新恐怖導演的一個重要途徑,要是原創短片故事好,就將其擴充成長片。

筆者雖沒看過「魅笑」的預告片,但進入電影院看了長片後,發現它也有著「切勿關燈」的同樣問題,那就是作為幾分鐘的短片,當中一些能吸引眼球的強烈視覺效果,若用來支撐著一整個故事,就會顯得有點力不從心。

故事講述一名精神科醫生,目睹病人在其面前帶著微笑地割喉自殺,追查之下,發現自己惹上冤靈,不停出現幻覺。原來在那位自殺女病人之前,她的教授也同樣在她面前自殺,她繼續追尋上去,才發現原來已經死了好幾十人。簡單來說,就是一條死亡鏈,自己死後就會傳給下一個人,在 4 至 7 日後死亡……

怎樣?是不是聽上去就有股「午夜凶鈴」的味道?但結果還是沒有跳出「午夜凶鈴」和「鬼上你的床」(It Follows)的結合。當然,遇上傳染式邪靈,我會希望主創人能想得比它早的病毒營銷更多結構,讓我們可以在過程中發掘更多,但導演是捉到鹿唔識脫角,還是他根本沒想過要為這隻鹿設計上一對角?

結尾甚至直接向丹素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1998 年的驚慄片 Fallen 致敬。致敬從來不是問題,塔倫天奴也向不少電影致敬,但正如日本設計師水野學所說:「你必須把它打成碎片,然後把不同的碎片重新黏合,直接挪用只會讓人發覺出處並直接挪用,這就顯得太低手。」

只要稍微是恐怖片粉絲,都能隨便在「魅笑」中找出一堆近似的電影源頭,這亦不算是最致命。因為拼湊起來,感官刺激做得夠也可以,但「魅笑」有個更壞的地方,就是沒有太大的可延續性。雖然結局例牌是邪靈沒有被徹底消滅,但卻想不到還有甚麼價值需要延續下去,拍成第 2 集,或像「恐懼鬥室」(Saw)、「死神來了」(Final Destination)一樣,成為每年萬聖節的例牌系列節目,實在讓作為驚慄片迷的筆者感到可惜。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亂世閉門讀禁書,看舊片。幸福感覺,來自吃喝與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