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屬於明天的媒體素養

A+A-
圖片來源:pixiaomo/Shutterstock

根據「2022 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中國政府在去年 8 月實施網上遊戲管制措施,規定未成年人只可以週五至日和法定假期的晚上玩 1 小時。1 年下來,超過 70% 未成年人的每週遊戲時長在 3 小時以內,不過 65% 轉投了抖音等短片平台

電子遊戲如洪水猛獸,不僅是家長腦袋的中國政府,許多尋常家長都有同一想法。許多朋友盡量不讓孩子太早接觸電子設備和互聯網,認為會讓他們沉迷。甚麼是「太早」?恐怕是當孩子有能力擺脫管制,自己再無能力控制為止。

人類對於媒體的恐懼,部分是來自無法駕馭,不能調整自我感官和媒體情報間的落差,於是妖魔化或者神化媒體的機能。古代歐洲人把語言想像成擁有魔力的咒語,日本人則把文字視為擁有神性的言靈,森林部落初次接觸相機,以為是會把靈魂收割的機械。當代人把電子媒體視為會迷惑人心的怪物,從 20 年前「貞子」的詛咒錄影帶,到今天電子遊戲上癮管制,其實是一脈相承。

電子遊戲和互聯網已經開始被接受,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普及,所以多數人已經掌握了運用技能,但媒體恐懼是個輪迴,最新的對象是 AI。AI 繪畫取得藝術獎項後,原有「AI 取代人類」的說法更加甚囂塵上。事實是在可見的將來,AI 還不會取代人類,而是「懂得使用 AI 的人」取代「不懂得使用 AI 的人」。正如工業革命中,機械沒有取代人類,而是學會機械價值的資本家,把原來高成本、低技術的人力勞動置換成機械。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 30 年後,不會成為被社會發展刷下來的老屁股,應該在今天就教他電腦編程和 AI、給他玩電子遊戲。因為 30 年後的社會,AI 的普及將會與今天的智能手機差不多。今天你教導他電子遊戲是洪水猛獸,他日後就會成為類似堅持手寫資料比 Microsoft Word 更好的人。

相比「管制」,父母師長更應該做的是教導孩子如何運用媒體,培養孩子們的媒體素養,告訴他們如何判斷遊戲的好壞、如何在互聯網上有效率地尋找有用的情報。使他們不會在簡陋的課金手遊,以及充斥著垃圾資訊的短片平台上浪費自己生命。然而他們沒有這樣做,因為連他們自己都做不到。結果沒有想像力的父母和政府,以「為了孩子好」的名目,把下一代送往他們自己也想像不到的未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