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碧珊:中日咖啡農的港產咖啡夢 —— 望能世博飄香

A+A-
金啟文介紹著咖啡園裡第一批出產的 Arabica 咖啡豆。

寒冷冬日,與友人一起手捧熱咖啡,讓柔順的咖啡香氣緩緩包圍身心,可謂人生一大樂事。如果手中的咖啡,是出產自香港的土地,又會是怎樣的滋味呢?

置身 2 萬呎的粉嶺咖啡園,中日咖啡農金啟文,將下半生投入栽種港產 Arabica 咖啡豆。見她雙手捧著新一茬的出產,像抱著剛出生的嬰兒般,喜上眉梢。剛過去的週日(18 日),她廣邀友人和農場義工來品嚐咖啡,希望終有一天,能把香港咖啡豆帶到日本,參與 2025 年的大阪世界博覽會。

山窮水盡疑無路,1 年前,金啟文的咖啡園原本位於邊境一處叫「恐龍坑」的地方,花了 200 萬港元投資農場,唯突然遭人斷水斷路,她迫不得已放棄經營 2 年多的土地,並在其 Instagram 帳戶「hong_kong_coffee_farm」發求助訊息,為咖啡樹找新家園。

這位異鄉女子單人匹馬在香港開墾咖啡園,碰釘連連,在許多人眼中,行為或許瘋狂。然而,50 多歲的她,過去 30 年在香港發展事業,下半場人生剛開始,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標:栽種港產咖啡。

「我很感激這座城市帶給我的一切,如果要選一份產品代表香港,可以選甚麼呢?我認為香港土地種出來的東西,就最能夠代表到香港。以前我的工作經常要出差,每次到達香港機場,店鋪周圍都是 LV、Chanel 及 Christian Dior 一些連鎖大品牌,跟去東京、紐約等大城市沒有分別,香港人值得有更多的選擇。」金啟文帶筆者參觀新的咖啡園時,一邊採收咖啡果實,一邊說。

尋尋覓覓,今年初,她最終遇到一位有心地主,以優惠價錢讓她租用粉嶺這片農地。踏入初夏,一切由零開始,她重新開墾荒地,拔走比人還要高的雜草和枯樹根,由於農場旁邊有一條河流,雨季時河水暴增,或會沖蝕河畔的泥土,她一邊觀察河道流向,正苦惱如何尋找大量竹枝,協助加固河道。同時,她將咖啡樹定植的位置用泥土堆高,再將百多棵 Arabica 咖啡樹逐一移植,讓植物更為疏水透氣。

經烘焙後的 Arabica 咖啡豆,香氣撲鼻。

捱過雨季,11 月份,咖啡園漸見規模,咖啡樹開始結出纍纍果實。她以水洗法處理收成,先剝掉咖啡果實外皮,收集白色的「生豆」,生豆被一層黏膜包圍,要拿去清洗乾淨,把未成熟或被蟲蛀的果實撈走,其餘的生豆會放在水中發酵約一天。溶解表面果膠後,再用水沖洗,提取種子。頭一茬咖啡豆收成,只有數公斤,經脫殻機去除咖啡豆外殻後,便可烘焙作咖啡豆。

她的咖啡園故事早前經媒體分享後,吸引一些市區來的市民參與農務工作、烘焙咖啡豆及設計產品事宜。熱愛咖啡文化的咖啡學人(Coffeologist)Henry Chan 及在銅鑼灣經營咖啡店的 Sunny 也是當中的協作者。Henry 協助咖啡豆烘焙製作,在試飲咖啡日,帶同烘焙機烘豆及煮咖啡,而 Sunny 則協助掛耳包產品設計。二人不約而同地佩服這位咖啡農的堅持,Sunny 說:「希望大家日後飲著一杯咖啡時,會想到其實自己是支持著一個社區」。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獨立記者,熱愛走訪農場與餐桌,分享生產者和社區故事。近期著作:「菜包裡的人情味 —— 社區支持農業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