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港足傑志 —— 運動醫學與運動營養學的發展

A+A-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開幕。 圖片來源:傑志 Kitchee/Facebook

聖誕佳節,希望大家過了平安又美滿的幾天。各地聖誕不同,在歐洲許多地方,過聖誕節如我們過農曆新年,大家都跟親友聚頭,街上特別寧靜。反之在香港,除了被商業化的部分,聖誕一般而言,就是大家放假、外出玩樂、開派對的喜興日子。各有所好,今個聖誕,體育圈亦好不熱鬧。

除了筆者受邀於啟德體育園團隊所參與的「啟德聖誕 Get Set Go」和「九龍城城市定向挑戰賽 2022」,還有香港新星黃澤林(Coleman)主場獻技的「香港國際網球挑戰賽」;至於足球界,傑志亦於旺角大球場上演的銀牌 4 強 4 比 0 挫強敵理文,鎖定賀歲檔期的銀牌決賽席位。

說起傑志,筆者近來跟這支港足勁旅在工作上有所交集,其中包括為他們的賽馬會傑志中心第二期擴建開幕典禮擔任司儀。為期逾 4 年的擴建工程正式結束,獲亞洲足協認可為「亞洲卓越醫療中心」(AFC Medical Centre of Excellence)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以及運動營養學餐廳 ——「傑志膳房」,亦開始全面運作。

筆者涉獵不同體育產業的範疇,從媒體到活動、比賽,到創造或參與不同計劃,甚至發展自己和隊友的球隊等,但絕不敢自稱專家,畢竟前輩和更熟悉體壇的大有人在。只是在多年的觀察和親身感受,大概我們都會認同,在香港發展體育,縱然進步日見,但許多時候,都需要敢夢敢想,再來是邊做邊試,邊試邊摸索;有了願景及態度,當然少不了執行和資源的部分。所謂願景,或更貼切地說,亦包括視野。我們香港絕對不乏自家優勢,不必妄自菲薄,但也需要放眼世界,不是純粹說取得海外或國際賽事的資格和成績,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是否能在策略、配套、計劃等「硬性」,甚至態度、文化、格調等的「軟性」因素上,進一步突破框架。

傑志年中成為亞冠盃改制後,首支晉級淘汰賽階段的香港代表,走到 16 強,是球會及香港足球的一個里程碑。當然,在香港也不是有許多可以擁有如「藍鳥」般的根基、實力、成績和資源的球會。當一個體育單位有如此本錢,某程度上便有權利和義務好好把握。

從今次擴建和發佈得知,傑志的醫務中心以「運動醫學」作理念,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團隊主理運作,除了以技術主力為受傷、運動創傷、肌肉骨骼系統問題,以及其他相關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療和復康,還有儀器評估球員身體狀況,協助其恢復,並提升表現。此外,醫務中心亦會發展運動醫學和運動科學的工作,包括收集不同年齡足球員有關的資料和數據,以進行學術研究和發表研究結果。除了為各梯隊球員提供日常支援外,醫務中心亦接受預約,為運動創傷患者提供診治。

至於「傑志膳房」則以運動營養學作為運作核心,為球員設計餐單,提升他們場上的表現。除了一隊球員,他們也為參加超級青年聯賽的梯隊球員,提供訓練及比賽前後的膳食安排。如醫務中心一樣,膳房也開放予外來人士。有趣的是,據觀察,當球會分享到球員膳食相關消息時,有球迷會特別支持將這安排延伸到青年球員。我想,從中可見,第一,真正的體育人都知道發展一項運動,當中的系統和態度上是否夠全面,包括是否可以兼顧還未成熟的梯隊運動員是重要的;第二,大家應意識到,青少年有系統地參與運動,這不只是興趣,如何能進一步、有成效地、職業化地成長和發展,這是需要被重視及花工夫。

誠如上文所言,發展體育上,策略、配套、計劃等「硬性」,以及態度、文化、格調等的「軟性」因素都不可或缺。這不只是一刻的激情,也不是見步行步,有廣闊的視野、循序漸進的計劃,才有望衝得更遠。望遠一點,試多一點,我們有大把可能性。當然,過程不會容易,也不一定十拿九穩,但我想,很多有心人會和我一樣,相信「吸引力法則」,相信志同道合的力量。傑志是其中一個例子,筆者期待香港體壇會繼續出現更多衝破框架的視野和計劃,且可以參與其中。我們應該可以走得更多、更遠。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