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卻交易旺盛,猩猩非法貿易是怎樣滋長的?

A+A-
肯雅 Ol-Pejeta 保護區,曾被捕捉及販運至伊拉克一個動物園表演的 4 歲黑猩猩。 圖片來源:STRINGER/OL-PEJETA CONSERVANCY/AFP

總有人想養特別一點的寵物,貓狗滿足不了他們,猩猩寶寶則可能是目標之一。不論來源如何。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報道,猩猩們的價格與十年前相比上漲兩倍,一隻黑猩猩可售 10 萬元(美元,下同),倭黑猩猩 30 萬,大猩猩更高達 55 萬。甚至連一些國家的動物園,也會從非法渠道購入猩猩。

非洲的野生猩猩一直面臨棲息地破壞和嚴重偷獵等問題威脅。而根據非政府組織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全球倡議(GI-TOC)今年一份報告,現時猩猩們愈發受飼養寵物和動物園景點的國際需求威脅。黑猩猩、倭黑猩猩和東、西部大猩猩都屬瀕危或極危,然而報道指,這些受不同國家和國際法律保護的動物,其實甚少有組織或政府追蹤牠們被捕捉的情況,故難以得悉偷獵以進行活體動物貿易構成的威脅有多嚴重。

猩猩從哪裡來,去哪兒?

畿內亞猩猩保護中心收容的獲救黑猩猩照片。 圖片來源:Dan Kitwood/Getty Images

報告作者、肯雅野生動物貿易獨立調查員 Daniel Stiles 受訪時表示,有間接證據表明,捕捉猩猩的問題不斷惡化。Stiles 在網上與臥底調查員和線人合作,發現活體幼猩的廣告在 WhatsApp 及社交媒體均有上升趨勢。自 2015 年以來,他已記錄來自 17 個國家共 131 人發出的 593 次出售猩猩廣告。泛非保護區聯盟(PASA)活動和政策負責人何燕青,則指出另一個猩猩需求增加的跡象 —— 自 2019 年以來,PASA 認可的非洲野生動物保護區收養的幼猩數量不斷增加。PASA 各個保護區目前共照顧 1,100 多隻黑猩猩,當中大部分正是從貿易商手上沒收回來。

Stiles 發現,動物貿易商主要從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其他西非國家,特別是畿內亞,採購幼猩。而要捉走一隻小黑猩猩,偷獵者通常都要殺死 6 到 7 隻成年猩猩。專家還估計,每向國外買家售出一隻猩猩,就有 5 至 10 隻幼猩死於受傷、疾病或虐待。報告指出,貿易商通過合法運送猴子或鳥類的渠道,從非洲走私部分猩猩。同時,有愈來愈動物最後被運到包括南非在內的註冊動物園。證據表明,這些機構謊稱有關動物屬圈養繁殖,以獲合法出口許可。

大多數非洲猩猩最後來到中國、巴基斯坦、利比亞或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特別是阿聯酋,野生猩猩在當地會變成寵物或進入私人動物園。Stiles 表示,2013 至 2020 年期間,中國約有 1 萬家動物園開業,總數幾乎增加 1 倍。與個人相比,註冊動物園更易獲批受保護物種入口許可,這解釋了為何動物園數量會激增。他指控:「動物園以救援或保護中心的名義提供合法掩護,還為將走私動物冒充成人工飼養動物提供門路。」

明知猩猩危,國際組織卻「不動如山」

非法貿易日益猖獗,Stiles 認為部分原因在於三大主要負責保護猩猩的國際組織仍未認真關注問題。例如聯合國的類人猿生存夥伴關係(GRASP)前負責人 Doug Cress 早於 2016 年辭職,稱聯合國機構從未將之視為優先事項,組織近乎無法運作,而自己「厭倦了與官僚鬥爭」。接任的 Johannes Refisch 雖然表示「制止非法貿易是當務之急」,並已在 2016 年推出猩猩充公數據庫,「以便我們更了解是甚麼驅動這些非法交易,讓我們能幫助有效解決這個問題」。Stiles 去年 8 月曾查詢數據庫,他形容報告荒謬,當中雖有一份充公數字表,但未有附上相關地點或日期等詳細資料,也沒有資料引用。「沒有數據,完全沒用。」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雖然有專門研究類人猿的專家組,但 Stiles 指專家組並未優先考慮非法貿易問題。至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雖為一項確保國際野生動物貿易不會威脅物種生存的全球條約,但缺少專門處理類人猿問題的工作組。去年的 CITES 會議上,來自 183 個國家和歐盟的代表曾就瀕危物種貿易作出決議,但並沒有將猩猩貿易列入議程。Stiles 指責:「這種貿易有國際性質,應屬於 CITES 管轄範圍,但 CITES 沒有採取行動。」Stiles 在報告中舉例,2014 和 2016 年,來自尼日爾、科特迪瓦、肯雅和烏干達的代表曾嘗試在 CITES 成立猿類工作組,但被主持會議的 CITES 代表拒絕。他警告,問題已有蔓延到印度的跡象。「如果國際社會不開始認真對待大型猿類走私,問題只會繼續滋長,威脅到我們近親的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