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皺紋,更要先打 Botox?

A+A-
圖片來源:Tereza Tsyaulouskaya/Shutterstock

科學家在 70 年代首次用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治療斜視,80 年代用於治療眼瞼痙攣(blepharospasm)、半面痙攣,並於 1989 年為美國 FDA 正式許可。不過今日提起肉毒桿菌,最常見應是「打 Botox」—— 用於醫療美容,消除不同皺紋。不過「華爾街日報」報道,現時愈來愈多皮膚科或整容外科醫生,以早使用可預防皺紋產生為由,建議人們在 20 多歲未有皺紋的時候便開始打肉毒桿菌針。

現年 27 歲的 Addy Eslinger,在美國馬里蘭州從事公共衛生行業,自 22 歲開始打 Botox 至今。如此年輕就打 Botox,並非因為面上浮現皺紋,而是希望及早使用,有助預防並延緩皺紋形成。報道指,儘管未有充分及有力的科學研究證實早期注射肉毒桿菌素可預防皺紋,但部分相關領域的醫生和從業者表示,注射的效果有眼可見,並稱之為「預防性 Botox」或預防再生(prejuvenation)手段。

為何未有皺紋就「打定先」?

打 Botox 的原理,是通過肉毒桿菌毒素細菌,阻止使肌肉運動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ACh)起作用,防止肌肉收縮。做法流行多時,近年更有年輕化的趨勢。Capital Laser & Skin Care 皮膚科醫生及美容實踐總監 Elizabeth Tanzi 形容:「十年前,面對 40 或 35 歲以下的人,我會說她這麼年輕就打 Botox;現在過了 25 歲的人來打 Botox 似乎已是家常便飯。」據美國面部整形外科醫學會(AAFPRS)的調查數據,截至 2022 年,接受肉毒桿菌毒素治療的人士有 27% 在 34 歲或以下,2015 年時數字為 21%。

接受治療者和醫生均表示,社交媒體上的完美面龐照片推動了早打 Botox 的趨勢。另一方面有媒體亦報道,不少年輕人會正在 TikTok 上記錄自己做過的整容手術及美容療程,包括打 Botox。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社會學和女性、性別與性行為研究副教授 Dana Berkowitz 擔心:「其他看到此類內容的人,會覺得自己也必須這樣做。」

報道稱,有醫生指出反覆注射會令肌肉變弱,最終有可能萎縮,到時患者就能減少注射頻率而維持相同效果。面部整形外科醫生兼 AAFPRS 主席 Theda Kontis 舉例:「例如一張紙,你挪動它並多次折彎,紙張最終會出現摺痕,那就是皺紋的由來。不移動和彎曲紙張,摺痕就不會出現。」

一場效果未知、風險不成比例的投資

但注射作預防手段,訓練面部肌肉不收縮以阻止皺紋形成,功效難以衡量,原因之一在於真正的結果要到 20 甚或 30 年後才會顯現。況且若要衡量個人是否成功減皺,本身就比衡量有沒有皺紋更難。紐約西奈山醫院(The Mount Sinai Hospital)整形外科教授 Stafford Broumand 認為,一般人在 20 多歲時就開始定期注射預防性肉毒桿菌毒素,到 50 多歲時仍可能長出一些皺紋,只是會相對光滑和淺。醫生們也指出,無論人們多年輕就開始接受注射,也不會永遠看起來像 20 歲般。例如 Botox 能預防及消除前額與眉毛之間的皺紋,但在嘴巴周圍的劑量不會很多,因為該處的肌肉如果麻痺,會影響說話和進食。

耶魯大學醫學院整形和重建外科負責人 Bohdan Pomahac 則認為,為了預防面部老化而在年輕時打 Botox,箇中風險有點不成比例。儘管由合資格人士注射肉毒桿菌毒素,獲廣泛認定為安全且很少產生嚴重副作用,但並非沒有風險。肉毒桿菌毒素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在肌肉中沉澱,故接受注射者通常 24 小時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以免物質遷移,否則可能導致肌肉無力、視力問題或眉毛下垂等臨時併發症。報道引用業界人士的估計和研究指出,發生這種情況的機會率在 1% 到 5% 之間,一些患者還有可能在注射部位附近出現短暫的腫脹、疼痛或腫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