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飲食法,真的百利而無一害?

A+A-
一股肉食風潮正在興起。 圖片來源:Mr and mrs black /Shutterstock

社會正興起一股肉食風潮,再加上肉食網紅(meatfluencer)鼓吹只吃肉不吃素的飲食法,甚至強調這種飲食習慣會令自己變得更瘦、更健康、更快樂,吸引不少人爭相倣效。然而,營養學家、醫生等專家都不盡同意這種看法。

2018 年,心理學家 Jordan Peterson 及其女兒 Mikhaila 實踐並提倡肉食生活,這種飲食習慣才開始為人所知。不過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小眾的肉食運動近年已不斷發展,在 TikTok 更吸引了大量受眾,#carnivorediet 標籤的瀏覽量已超過 9.8 億次。

39 歲的 Jennifer Geissert 來自美國堪薩斯州,她除了是一名物理治療師,也是一名純肉食者兼「肉食教練」。在她的 Instagram 帳號不難發現大量推廣純肉飲食的資訊,大家不妨看看她的日常飲食 —— 早餐是酥脆豬皮與雞蛋,午餐是肉眼扒,晚餐以兩塊漢堡扒作結,飲料是水或自製骨湯。

專家提醒,肉食飲食法存在風險,肉類無法提供植物性食物中的營養價值。 圖片來源:Catherine Tighe / Shutterstock

她又透露,肉食生活的唯一主要問題,只是最初有些消化不良。「我瘋狂腹瀉了約三星期……尤其像我這樣曾經暴飲暴食的人,食慾變得極差。但約一個月後,一切問題都解決了,感覺比往日任何時候都要好。」她也會在社交媒體呼籲大家跟隨肉食方式,也吸引了大批剛踏上肉食之路的追隨者,當然也有人質疑這種飲食所宣稱的健康益處。

Geissert 在 2022 年 2 月採納營養師的建議,開始肉食習慣,以吃肉為主進行「排除飲食法」(elimination diet)。過去她曾試過純素、戒掉無麩質及乳製品,但她自從反其道而行,避開植物、所有含纖維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後,牛皮癬和血管炎問題隨之而消失,也不再暴飲暴食,她聲言肉食就是「為自己作出了最好的改變」。

她又指自己的性慾同樣大增,心情變好,連以前反覆發作的鏈球菌性咽炎也不再復發。她將一切歸功於飲食攝取的「營養密度」(nutrient density),甚至打算讓她的狗只吃生肉,將來要建立一個肉食家庭,希望未來的孩子「盡可能以肉食為主」。

對肉食生活讚不絕口的人,還有美國骨科醫生 Shawn Baker。他在 2019 年出版著作「肉食飲食法」(The Carnivore Diet),聲稱此飲食療法可治療關節炎、糖尿病等各種疾病。今年 Animal Frontiers 期刊的文章亦提出,在飲食清單剔除新鮮肉類和乳製品,會損害人類健康,因為肉類提供維他命 B12、A1、鐵和鋅等礦物質,以及新陳代謝的關鍵化合物。2021 年哈佛大學一項飲食研究,根據一組成年人申報的肉食飲食結果,發現許多人反映健康有改善,精力水平也有提升。

肉食主義者也分為不同流派。有人堅持「獅子飲食法」(Lion Diet),只進食純肉、鹽和水,也有相對彈性的餐單,或者把魚類納入其中。話雖如此,兩者基本上信念一致,就是堅信肉食可帶來健康。不過,肉食飲食法與多年累積的研究證據相悖,例如研究認為純肉飲食會缺乏纖維,通常無法提供足夠的維他命 C。英國國民保健署(NHS)提到紅肉是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理想來源,但也警告大眾,紅肉和加工肉攝取量太多會增加體重,甚至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

英國註冊營養師 Jo Foster 便強調,自己決不向客戶推薦這種飲食法,並指純肉食「缺少身體所需的微生物和關鍵營養」。醫生 Aishah Iqbal 指出,飲食習慣排除大量食物後,身體有可能失去有益營養素,長遠是不可持續且不健康,「沒有研究支持這種飲食法的眾多論據。」他相信,肉食主義者之所以宣稱健康有好轉,可能因為這種飲食法排除大量高度加工、低營養價值和高熱量的食物,「所以我懷疑好轉不是因為肉食,而是因為戒掉其他不健康食物。」

事實上,早有人嘗試肉食飲食法,最後因身體不適而失敗告終。歌手 James Blunt 2020 年透露,自己在大學時期嘗試兩個月全肉飲食,結果因缺乏維他命 C,導致身體出現壞血病症狀。Iqbal 提醒:「人體不可缺少任何一種營養元素,排除其中一種也可能會危害健康。由於短期內看不到害處,人們會誤以為自己今天作出了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