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彼理:自信點,今年就吃鯪魚球

A+A-
圖片來源: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for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有朋友傳來新聞,是旅發局為了響應「香港夜繽紛」活動,將會復辦美酒佳餚巡禮(Wine and Dine Festival),並計劃引入「大灣區人氣美食」如順德三寶(魚皮餃、魚腐、鯪魚球)、順德蒸豬手等,還會提供避風塘炒薯仔等「地道風味小食」。雖然我已有好幾個月不在香港,不曉得避風塘最近除了炒蝦拆蟹也開始炒薯仔,也不知道鯪魚球是否已被譚仔「墨演」淘汰,要重新從順德引入,但我卻覺得至少方向沒有問題。有網友指,「美酒佳餚巡禮」就應該喝葡萄酒、鋸牛扒,吃鯪魚球是自貶身價。請恕我不敢苟同。

但若想推廣珠三角* 美食,又豈能只襯葡萄酒,而忽略嶺南傳統米酒?佛山九江雙蒸、永利威玉冰燒(澳門)等等,難道就只能配大嚿叉燒,不能搭順德蒸豬手麼?旅發局不妨邀請一眾食評家、飲食界網絡名人,來個品酒活動(可以稱為 rice wine tasting),研究不同的本地小食配怎樣的酒才最滋味。

畢竟,飲食檔次的高低並非自有永有,而是飲食人歷代累積的成果。法國的紅白葡萄酒並不是自古以來就這麼細緻精妙,卻有賴近代酒廠、酒商、食評家和政府持之以恆,一代接一代地將其發揚光大。現代法國的葡萄酒地理命名保護系統(AOC、AOCG 之類),是 1930 年代的產物;而意大利參考法國建立的地理命名保護系統(IGT、DOC、DOCG 等等),更是 1960 至 1990 年代的產物。龍蝦和生蠔本來都是吃不起牛肉的窮人恩物,卻已成為珍饈佳餚;西班牙華倫西亞的 paella(西班牙海鮮鍋飯)本是農民在田間吃的大鑊飯,現在卻推廣到全世界。近年咖啡、朱古力愈來愈講究產地、質素,也是國際、非牟利組織(例如聯合國貿發會議)協助發展中國家推動經濟的方法之一。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自命最喜愛飲飲食食的香港人,又何必妄自菲薄?

當然,作為匯聚世界文化的亞洲國際都會,除了弘揚傳統地道風味,也不妨融匯創新。已經有網友撰文研究,順德三寶各自可以配甚麼葡萄酒,雖然半帶戲謔,其實也未嘗不可。

當下的問題,無非是整體概念不明顯,出來的感覺便是東拼西湊、急就章。

來吧,香港人,自信點,今年美食節主題就叫「飽嚐嶺南美食,融匯東西佳餚」之類,如何?

 

* 可能我比較守舊,還是喜歡「珠三角」這個名字多於「大灣區」。還記得地理課教過,灣(bay)和三角洲(delta),是兩回事來的。但珠三角西部,也就是珠海、江門那邊,就切勿簡稱「珠西」,謝謝。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出生於生紅豆的南國以南,居住在有絲路的西域以西。興趣紛亂蕪雜,現正學習科技、文史、政經、社會、環保、生活,然而無一精通。在倫敦時牽掛香港,在香港時想念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