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新勢:跟自己結婚

A+A-
圖片來源:zsoolt@Flickr

早前日本公佈國內生涯未婚率為歷史最高,煞有介事自稱「獨身大國」。事實上近年全球終身不婚人數每年攀升,去年美國也有 45% 成年人處於單身。政府自然認為事態堪憂,人口結構畸型會造成致命的經濟惡果,也有社會學家指單身人士愛投身社會服務未嘗不是好事。利弊如何,決心單身的人自然愛理不理,但求不要再被標籤「賣剩蔗」,因而繼出現多年的「獨身貴族」頭銜後,近年更興起一種婚姻模式,叫做「單偶」(sologamy):和自己結婚。

單偶最早出現於 1993 年,近年興起,一人婚禮由英美澳加到荷蘭都有,不計其數。單身人士,尤其單身女性特別熱衷於這種新興婚姻,據「嫁給自己」的女子形容,單偶就像對自己承諾自愛,既然過盡千帆皆不是,就由自己做自己的命定之人。去年春天在紐約完成一個人的婚禮,37 歲的 Erika Anderson 說:「我會形容單偶是跟自己說『我願意』,不能和誰結成一對,只有我一人也是足夠的。」她解釋最初起意全因厭倦旁人對她的單身狀態過度關心,索性搞一個人的婚禮,在親朋好友見證下,手執捧花走過花道,嫁給自己。

熱潮中應運而生的還有針對單偶的結婚行業,第一次結婚加上情況特殊,新人難免不知從何入手,像 IMarriedMyself.com 一類的小本經營公司就為單偶人士提供結婚套裝,婚禮流程、婚戒、誓詞、助你堅持單偶狀態的 20 張金句卡,盛惠 230 美元(約 1,800 港元)。早於 2006 年已嫁給自己,去年剛慶祝結婚 10 週年的 Alexandra Gill,一手創立「Marry Yourself Vancouver」為單身人士提供婚禮策劃和諮詢服務,她認為:「我們的母輩以至祖母輩,都沒有維持單身的選擇權,一人婚姻正是擁抱婚姻自由的大好機會,我們可以打破傳統,自力更生,享受自主自由。」

敢於坦承單身的也不獨洋人,日本也曾有旅遊公司 Cerca Travel 推出京都一人婚禮套餐,專門為單身女性辦一人婚禮,兩日一夜行程,以影婚紗照為主,索價 30 萬至 38 萬日圓(約港幣 2 萬至 2.6 萬元)。當時社長表示,一人婚禮原意是希望鼓勵單身女性正面看待自己。套餐推出幾個月已有 30 多名女性報名,更有外國人慕名而來,負責人赤居小姐指,顧客多為 35 至 60 歲單身女性。

一個人的婚紗照。 圖片來源:Cerca Travel

單偶與我們所說的「梳起唔嫁」其實也別無兩樣,從前女性因不滿婚姻制度或不甘受虐而自梳,今天與自己結婚是單身人士愛自己愛單身的行為。不過,單偶狀態目前其實在法律上不被承認,單偶人士也不可能因而獲得額外免稅額,充其量只是象徵式婚姻。更重要的是,單偶者婚後不一定將異性拒諸門外。

38 歲的 Sophie Tanner 日前慶祝一人婚姻兩週年,至今仍然繼續與男性以不結婚的前提交往。回想當年結婚成為當地新聞頭條,在社交平台備受批評,更被指責為自戀狂,Tanner 雖然驚訝,但依然故我。被問到既然沒有法律效力,又不限制異性交往,單偶又有何意義,她這樣回答:「我們可以處於一段行不通的關係中,而比單身來得更寂寞。單偶可以反映向自己許下承諾的力量有多強大,它可以解放一個人,教會他尋求孤獨。你可以選擇花盡一生等待對的人,卻沒發現那個人其實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