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創業必須身土不二

A+A-

前陣子,我跟另一個創業者討論有關付費的問題,當中涉及一個事情,就是最近八達通出現了電子支付服務。我們做科網創業,當然需要電子支付的渠道,總不能叫使用者招喚信鴿把錢付給我們,或者老是叫他存入某個銀行的甚麼戶口後還要拍個存款證明。

當然,那個八達通的電子支付好不好用是另一件事。

從開始有 App Store 這玩意時,初期的主流支付方式就是使用信用卡。這對於美國人而言,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使用信用卡,自從 70 年代電腦化開始,信用卡就成為了美國人的消費文化的重要部分。在餐廳吃飯會使用信用卡,在超級市場會使用信用卡,甚至連創業也利用信用卡去借錢。

圖片來源:wikia(左),wikimedia(右)

對於很多美國人而言,信用卡根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 App Store 當初接受使用信用卡付款,就是將這個現實中的生活習慣直接轉移過來。

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可以搬到其他地方來呢?香港人也有信用卡,也用了很久,但香港人對於使用信用卡在網上購物,總是多一分的猶疑,有些人是信不過網上使用信用卡,覺得在鍵盤打幾個字就付了款這件事非常的可怕。而且香港使用信用卡,通常是為了支持過百元的消費。

曾經有段時間,美國的 App Store 風行過一美元的軟體,對於美國人而言,他們會樂意為一美元就能買到的軟體付款。但是對於香港人來說,為了一美元而動用一次信用卡,感覺就會怪怪的,所以一美元軟體在香港從沒有風行過。

八達通的電子支付之所以受注視,正是因為我們知道,雖然這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電子支付,或者甚麼創新的發明。但這絕對是合乎香港人已有的付款習慣,香港人在支持價值幾元的東西時,很順理成章的會使用八達通付款。

同理,這也只有香港人才會有這感覺,不是常住香港的美國人,看到這新聞時,大概沒甚麼感覺,他只會覺得不過就是一個遲來的電子支付服務,看不出有甚麼了不起,更不知道為何香港人那麼迷戀八達通。

你做一個創業,面對某個市場,是必須適應該市場的使用與支付文化的。就算你做的服務完全一樣,但是你面對美國市場時,你就需要把信用卡當成支付的主要方式;當你面對香港市場時,你就要考慮使用八達通。

創業這回事,其實非常的本土,而且是你面對哪裡的市場,就要理解當地的本土。很多人創業的時候,都抱著一個想法,以為人類都一個樣。所以在別人的地方成功的商業,把他直接搬過來,照辦煮碗的做一次,大不了弄成中文版。

比方說,很多人想要做眾籌網站,但是他們就照抄 KickStarter,之後放在那邊,卻沒有人使用。因為他並沒有針對市場調整過,例如人家是用信用卡付款的,如果你要做香港版,是否應該考慮本土的付款方式?例如贈品回禮,對於香港人而言是否吸引?並不是軟體運作一樣,服務一樣,就會有一樣的結果。

你細心去想,就會發覺,不能因為美國人是人,香港人也是人,就直接把人家的商業模式照搬過來。你做些甚麼,都一定要根據你目標市場,而這往往就是你本土的市場微調,你最大的優勢,正是你認識這個你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哪怕你的服務不創新,是從外國抄過來的。但作為創業家,把那個東西調整至在本地也可行,正是你的工作。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