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幸福的輻射天堂

A+A-
圖片來源:DIG Films

俄羅斯城市 Ozersk ,是蘇聯二戰後核武計劃發祥地。過去幾十年, 10 萬名居民不存在於任何地圖,若翻看蘇聯人口統計,也找不到他們的身份。如今,該處淪為世上最污染之地,被形容為「地球的墓園」,但當地人仍覺活在「欄中的天堂」。為何沒有自由,又滿布輻射,他們還甘之如飴?

這種扭曲的信念,源於 1946 年蘇聯一項秘密計劃。當時蘇聯在 Mayak 核電廠周圍,建設代號為 City 40 的城市,用作安置參與核武計劃及製造原子彈的工人及科學家。在最初 8 年內,居民被迫與世隔絕,不得離開這座城市,亦不准通信或與外界聯繫,但他們未有反抗,倒是欣然接受,只因當局聲稱能居於 City 40 的人,都是「核子盾牌和世界救主」,而城外的則全是敵人。

當時大部份蘇聯人正受飢荒及赤貧之苦,但「獲選」入住 City 40,則能獲得優待甚至享受,包括入住私人公寓、享用充足食物(包括魚子醬)、良好的教育及醫療服務、不同的娛樂和文化活動。雖然條件是要從世上「消失」,將生活和工作的一切保密,但相比三餐不繼的「地獄」,有食有住的 City 40 就好比「天堂」,即使要活在大閘和鐵絲網內,他們仍過得心甘情願。

即使其他國民生活在貧困之中,City 40 的居民仍可享用充足的食物。圖片來源:DIG Films
即使其他國民生活在貧困之中,City 40 的居民仍可享用充足的食物。圖片來源:DIG Films

雖然蘇聯早已解體,City 40 現名為 Ozersk,但交換條件依然生效。俄府幾乎將所有可裂變物料(fissile material,有能力維持核分裂的鏈式反應的一種物質)存於該市,居民則繼續活在看守之下,免費享用各種福利。他們亦以此自豪,「不花一分錢就擁有所有最好的」,又形容 Ozersk 是「知識份子」之城,並深信出身當地的孩子擁有更美好未來。但在幸福的假像下,當地人出賣了自由,更出賣了未來。

多年來,蘇聯政界及科學界的領袖都有所隱瞞,極端暴露於輻射之下,對居民的身體及後代有何影響,而從 City 40 設立之初,大部分人都在極端危險情況下,於 Mayak 核設施附近工作及居住。結果,自 1940 年代後期,這些長期暴露於輻射下的受害者,陸續生病甚至死亡。由於當局嚴加保密,亦經常否認,外界難以得知實際數字,但 Ozersk 墓園中許多屬於年青居民的墓碑,都透露了蘇聯想要埋藏的真相。

Mayak 核設施的毒害更是無窮無盡。該廠將核廢料棄於附近的湖泊及河流,被污染的水再經鄂畢河(River Ob)流入北冰洋,而在過去 40 年,據指 Mayak 核設施合共將多達 2 億居里(curies)的放射性廢料,釋放到環境當中,相等於 4 座「切爾諾貝爾」核電廠。部分 Ozersk 居民也承認,核廢料的排放持續至今,附近一個湖泊就因為被鈈(plutonium)嚴重污染,現已被稱為「死亡之湖」或「鈈湖」。

據指 Mayak 核設施附近的湖泊輻射含量極高,相等於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洩漏的輻射量 2.5 倍,圖片來源:DIG Films
據指 Mayak 核設施附近的湖泊輻射含量極高,相等於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洩漏的輻射量 2.5 倍,圖片來源:DIG Films

據報,Ozersk 的放射性濃度超出 1.2 億居里,比切爾諾貝爾核事故洩漏的輻射量多出 2.5 倍,多達 50 萬名居民暴露於極高輻射含量,較受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影響的烏克蘭居民高出 5 倍。而在 Ozersk 市郊,有一塊巨型的告示牌,上面以英文及俄文寫有「注意!!不准擅闖」的紅色字句。沒有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發出的通行證,市外人士一律不得進入,而在市內亦禁止錄影。

如今的 Ozersk,市面上樂也融融,風景亦美麗如畫,唯獨小販在賣蔬果前,都要先用輻射探測器,對貨品掃一掃。其實,居民們深知肚明,當地的食水、蘑菇、野莓,通通都有毒,孩子們或正患病。當局亦已放寬管制,發放特別證件,容許他們進出城市,甚至允許永久遷出。但大部分人捨不得各種好處,所以選擇留低慢性「被殺」,而對他們來說,鐵絲網亦非阻隔,而是免讓「天堂」受「敵人」騷擾的保護。

或許,只有俄羅斯小說家 Yevgeny Zamyatin,才能明白 Ozersk 居民的心境:

Those in paradise were given a choice: happiness without freedom, or freedom without happiness. There was no third alternative. We, by Yevgeny Zamyatin,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