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進化史

A+A-

Old spoon rock salt

如今在超市,你不用花超過十蚊,已能買到一包鹽。然而在中古,鹽的價值不菲,直至近代甚至演變成權力鬥爭的催化劑。它促成無數帝國、戰爭和革命的誕生,有能力令一個地方不費一卒便變得富可敵國。鹽的價值來自甚麼?它如何成為人類權鬥的資本?

鹽曾經貴如黃金

鹽的價值,在於它和水一樣是人類生存的關鍵。鈉(sodium)在人體內負責傳送氧氣和營養,但由於人體無法自行產生鈉,所以我們必須要靠進食鹽來攝取。沒有充足的水份,我們會感到渴;那麼缺鹽的身體會發出甚麼警號?這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缺乏鹽的人無法存活這點毋庸置疑:據 Salt: A World History 的作者 Mark Kurlansky 指出,二戰時期,很多士兵都因缺鹽而變得非常虛弱,後來重新進食鹽後才得以恢復健康。

《天工開物》第五卷〈作鹹〉插圖。圖片來源:數位經典
《天工開物》第五卷〈作鹹〉插圖。當中顯示了中國古時造鹽的部份過程,此處三張圖則呈現了「淋煎法」。圖片來源:數位經典

光是鹽的重要性,不足以讓它身價飆升。古人要獲得鹽,其困難程度不可想像,無法進行大量生產。在需求大而供應少的情況下,鹽變得價值連城。最早有關鹽的記載可追溯至公元前 800 年的中國,不過鹽本身相信比紀錄更早存在。到了公元前 200 年,在現代四川省的位置,人們開始泵濃鹽水(brine)和鑽地採鹽,當中經歷了無數次的爆炸,讓他們發現了一種助燃的無形物質——天然氣。在同一時間的歐洲,鹽則來自採礦,導致不少工人死傷。

鹽的美味只是附帶的好處

當時,鹽的作用只是保存食物。它抽濕和殺菌的效用,令貨運變得可能。例如,商人無法船運容易腐壞的奶類製品,除了可以用鹽醃的芝士;煙肉、火腿和鱈魚(codfish)都靠鹽醃來保鮮。十六世紀開始,鱈魚容易保鮮的特質令其變成歐洲人進食的主要魚類,尤其在葡萄牙、巴西和西班牙等地甚為風行。

鹽操控著錢和權力

鹽的昂貴可以體現於文字:「salary」(薪金)和「soldier」(兵士)皆來自拉丁語的「salt」,而羅馬兵士的薪酬就是鹽本身。又有學者戲稱,威尼斯是靠鹽建成的:早在 1281 年,威尼斯人成為史上第一群徵收鹽稅的人,並如此推行了鹽稅好幾百年,變成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之一。

印度的獨立,部分也仰賴鹽的功勞。殖民印度時,英國人禁止印度人自行造鹽,並迫使印度人購買比造價高昂的英國鹽。最瘋狂的是,英國人甚至計劃在印度周邊築起樹籬,防止人民在岸邊取得海水或作鹽的交易。於是甘地的抗爭就藉鹽開始,他帶領人們浩浩蕩蕩地到海邊造鹽,以身試法,反抗殖民政府的擠壓。

著名的「食鹽長征」(Salt March)。圖中甘地正執拾地上的鹽粒。圖片來源:Wikipedia
著名的「食鹽長征」(Salt March)。圖中甘地正執拾地上的鹽粒。圖片來源:Wikipedia

時至今日,鹽的充裕存量讓它無法再成為任何籌碼。但或許與其他調味品相比,鹽可堪稱為最傳奇。透過一粒粒的晶瑩,可察得人類衝突的最大源頭之一,始終是資源爭奪;市場機制的無形之手,終究只是一句物以罕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