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知的身體老化清單

A+A-

成長所帶來的,是不可逆轉的身體機能衰退。踏入 30 歲,身體已經步出黃金時期,出現老化跡象。到達父祖輩的那歲數,自然就會「眼又矇,耳又聾」,肌肉失去彈性,無論力氣,還是感官均開始衰退。若果你希望與時間競賽,對抗老化,那切勿等到老了才尋求回春方法。反之,趁著後生,為時未晚,及早了解何謂老化,做足抗老化準備,就能盡量保持年輕。

隨年歲漸長,全身各部分,包括聽力、視力、認知能力、體力等均會退化。綜合「華爾街日報」健康專欄作家 Sumathi Reddy 提及的研究和專家意見,人類有以下老化進程,有些可以解決,有些則只能預防或紓緩。

聽力

18 至 25 歲是人類聽力的「全盛時期」。在 25 歲後,聽力便會慢慢下降,但在廿多年後,才意會自己的聽力衰退,例如聽不到高頻音;到了 50 歲左右,就會出現「老年性聽力減退」,俗稱「撞聾」,顧名思義,就是聽力變得遲鈍,自己亦會在不自覺間,講話逐漸大聲

因老化而驟減的聽力,沒有方法回復完好,因為聽力減退與基因和環境有關。環境因素,例如噪音、化學物、飲食及藥物等,均會影響聽力發展。聽覺專家 Ian Windmill 指出,雖然人無法避免噪音,但可盡量避免接觸嘈吵環境,如搖滾演唱會時戴上護耳。

視力

到了 40 歲,即使戴上眼鏡,視力也會減弱,例如無法看見書本上的文字——那是老花眼的徵兆。眼球老化後,難以聚焦較近的事物,形成老花。除了老花眼,「眼乾」亦是約 50 歲女性的常見問題。到了 60 歲左右,青光眼、白內障亦會開始侵擾老人,約 70% 的 75 歲老人家也會患上白內障,令他們在黑暗中的視力受損。

雖然做手術便可簡單解決白內障問題,但如果是嚴重的老化眼疾,如「黃斑部病變」(Aged-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則無藥可治,只能靠飲食預防。視覺專家 Rebecca Taylor 博士指,想護眼,就應多攝取維他命 C、E 及鋅、銅等營養,陽光猛烈時應戴 100% 防 UV 的太陽眼鏡,以及不要染上食煙習慣。

認知能力

老化也會影響我們的認知能力,腦筋會隨成長而下降。資訊處理能力及記憶力在 20 歲黃金時期後逐步減弱;到了 40 歲,學習新事物就會倍感困難。

神經學專家 Kathy Wild 建議,屆時,若果要解決難題,則需要全神貫注,不容分心,一件一件的做。

體力

除了感官、認知能力,老化更會改變我們的體質。踏入 30 歲,身體會有體質老化,出現「少肌症」(Sarcopenia),肌肉逐漸流失,到了 40 歲,情況愈趨明顯,以每 10 年流失 10% 肌肉質量的速度發展。由於血液循環系統及腦部老化,比起肌肉,體力和力量的下降更加劇烈。

至於骨頭,其最佳時期在於 30 歲。30 歲後,不分男女,骨質會以相約速度一直流失。直到 50 歲,女性停經,骨質流失率在其後 10 年會大幅提升,影響平衡力及行路姿態,容易骨折,日常生活,如上落樓梯也會難度倍增。

由此,為預防骨質疏鬆症及大幅的體能下降,趁著年輕,應建立起足夠強健的骨質,多攝取鈣、維他命 D 等營養。曬太陽,恆常運動,維持適中體重等健康生活習慣亦有助健康,讓自己老來仍可有氣有力,周遊列國,看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