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香港立法會選舉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束,一連串背後數據陸續出爐:例如黃毓民連任失敗,得票大跌 48 %,原來票數大幅流向劉小麗而非游蕙禎;又例如原來朱凱迪,即使在建制派票倉,得票也相當高……除了這些候選人的勝負,還有些數據,可反映選民的基本意向,以及其他面向的勝負。

人龍愈長 逼你投降?

太古城的深夜人龍仍為人津津樂道之時,其實要問,有多少人因為人龍或明早上班而放棄投票?今年選票人數是 220 萬,比上屆多出近 30 萬人,即是每個票站的人流上升不少,但票站空間沒有改變。香港政治進入多事之秋,市民投入度倍增,來屆或許會有更多人投票,選管會是否應該有責任,例如改換場地、增加櫃位、人手或以科技幫助等等,加快疏導人流?

voters1

新界東的參考價值

新界東兩屆都被視為選民聰明配票的典範,但其實幅員遼闊,有 58 萬人投票,人數之多僅次於新界西。登記選民人數是近百萬人,當中有鄉郊公屋中產,甚至有西貢的高尚住宅區,取向理應各異下仍可以配票成功,值得只有約 50 至 60 多萬人的港島、九龍西和九龍東選民借鏡。

至於新界西,其實跟新界東的人數相差不遠,其實仍然有力聰明配票。

voters4

兩種收入,兩種意向

有誤導說太古城的居民「夙夜」投票,主要是為了投葉劉淑儀(但其實有一半以上的選民都是投給「民主本土自決派」),這次收入最高的地區,葉劉依然非常受歡迎,加上張國鈞和王維基,他們的形象都是公務員、律師和大老闆,或許選民是在選跟自己相近的背景吧。

但最低收入的地區,雖然梁志祥和陳恆鑌佔了 22%,但朱凱迪和李卓人兩位偏向弱勢基層的候選人,加上其他「民主本土自決派」,是有過半支持度。但可見,他們 4 人都沒有甚麼專業形象,其實取向可能跟最高入息的選民一樣。

兩種收入,看出兩個世界,從這些數據,是否能夠從他們家中的窗口,看出他們的風景?

voters2

網絡改變世界?

碰巧年紀最大的兩位,同是建制派,而年紀最小的,是對家「民主本土自決派」。兩位新人除了年輕,游蕙禎是從網絡彈起,再貼地在社區扎根;羅冠聰則是因雨傘革命而起,再加上網絡的正反面宣傳下而跑出;反觀一些「墮馬」的議員,有些被評為「他們的工作不易被外界看見」。可見網絡已經可以成就現實,改變議會生態,亦說明懂得適時包裝宣傳的重要性。

以上一切進入議會的公式,建制派(特別是何君堯和葉劉田北辰黨友容海恩)除外。

voter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