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仙美元愈多,美國愈窮

A+A-
林肯變成美國「負資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林肯變成美國「負資產」。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 仙美元可以做甚麼?」Quora 網站有此一問,除了「扔掉、捐掉、換掉」之外,還有其他創意回覆,例如用一堆硬幣當鎮石壓住烘麵包或是鋪設地板--總之用途不在本身的購買力。更甚者,1 仙硬幣造價高於 1 仙,由鑄造之初已注定是蝕本生意,加拿大亦於 2013 年已淘汰 1 仙硬幣,為何美國仍然不惜工本鑄造林肯頭像?

用 100 元成本製造價值 80 元的貨品,這種殺頭也不幹的生意,美國鑄幣局年年做月月做。硬幣有 97.5% 成分由鋅(zinc)組成,出於 2012 年起鋅價持續上升,2014 年美國平均每造一個 1 仙硬幣就要 1.6 仙美元,相當於負資產,而當局亦表明暫無其他成本低於 1 仙金屬取代,結果 2013 年鑄幣局便整體虧蝕 5,500 萬美元。

1 仙美元的創意用法。 圖片來源:Quora
1 仙美元的創意用法。 圖片來源:Quora

雖說貨幣情況不同,作為社會交易工具,保持適量流通有助公共利益,但 1 仙美元已幾無購買力,用途有限。通脹之下,1950 年 1 仙美元價值商品,現已漲價十倍;而今日美國人平均每秒收入就有 1 仙,即是說,你一個彎腰拾錢的動作,可能已經值更多錢。

金屬成本漲價,令美國鑄幣局一年虧損數千萬美元。
金屬成本漲價,令美國鑄幣局一年虧損數千萬美元。

保留派有各種理由:鑑於「99 毫」定價普遍,取締 1 仙等於變相開徵 1 仙銷售稅;而美國人也喜歡林肯頭幣,2014 年一項民調指,七成人會拾起 1 仙硬幣,另有 43% 表示,假如停鑄,會感到失望或憤怒。奧巴馬則認為,美國人對散銀有種懷舊情懷,「懷緬將豬仔錢罌倒出來,逐個銀仔數算的舊時光。」

相反亦有意見指出,去除 1 仙,可能會令商品降價而非漲價,始終消費者在意的是「4.99 美元」的「4 元」,而不是小數點後數字,因此 1 仙一旦取締,「0.99 美元」最後或會跌價為「0.5 美元」,消費者未必無得益。

或者正如奧巴馬所講,1 仙美元是美國政治的隱喻,代表資源錯配,政府卻仍難以改變現況。在民意乃至國會撕裂的今日美國,類似情況只會愈來愈多,愈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