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下台後第一次講話,是提醒新上任的杜林普:美國失業主要原因,是高科技的發展,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取代了雙手的勞工。
西方的工業革命,到今日可分為三期。第一期是 18 世紀末,瓦特發明蒸汽機之後約 100 年,其時煤炭是工業革命第一期的主要燃料。
工業革命第二期由 1870 年開始:電力、內燃機、自來水、抽水馬桶、中央暖氣系統,令第一期的交通運輸的改善,深化到個人家庭生活質素的提高。電力徹底改變了運輸和工業,產生電視、冷氣、道路和交通網絡。第二期為電力為主導的工業革命,解放了婦女,令婦女不必受困於家務,也令氣候極端的寒冷地區可以居住,人類提升生活水準。
工業革命第三期由 70 年代開始,主角登場就是電腦。
由大型主機發展到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到今日的智慧型手機。第三期工業革命一樣浪花淘盡英雄——還記得 80 年代初,美國華人電腦業鉅子王安嗎?他的名字早已淘汰。美國華人最有成就的,與其是電腦理工系的王安,不如說人文電影的李安。
但第三期工業革命與頭兩期不同。第一期的工業革命,效果是「豐富」(To Enrich),第三期的工業革命卻帶來若干「破壞」(To Disrupt)。亞馬遜(Amazon.Com)令書店倒閉,延伸的網絡訂票也令旅行社破產。亞馬遜發明智慧型手機,用戶利用影像辨析技術,以手機對準亞馬遜線上商店七千萬種產品,則可購買。Airbnb 令酒店旅遊業民主化,全民住處可在網絡出租,Uber 則鼓勵公民用自己的汽車提供載客服務。
第一期工業革命消耗煤礦;第二期工業革命用電則耗費石油。第三期工業革命不需耗費地球化石燃料資源,但不斷更換的蘋果智能手機和電腦,卻製造大量電子工業垃圾。
20 年代,西方第三期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而且正在深化,引起巨大的爭論。
20 年來的香港特區時代,自董建華開始,經濟和創意毫無寸進,民主自由倒退。 20 年來的中國則比起胡耀邦時代的開放也倒退而收緊。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句唐詩竟然預示了一千四百年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