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預算案為何拖足 12 年?

A+A-
近日黎巴嫩首都爆發民眾示威,抗議政府加稅補貼公務員薪酬升幅。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日黎巴嫩首都爆發民眾示威,抗議政府加稅補貼公務員薪酬升幅。 圖片來源:路透社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irut)近日爆發示威,2,000 人上街抗議政府財政預算案加稅,純粹用於幫補公務員加薪,而非投資公營服務如醫療和交通。受黨派長期分歧所累,黎巴嫩國會至今已有 12 年未曾成功通過一份預算案。被奪走的 12 年間,國家怎樣運作?前景又是如何?

自 2005 年前總理 Rafik Hariri 遇刺,黎巴嫩一直陷入黨派分裂,政府與國會互不相讓,而內閣由不同黨派組成(例如現任總理 Saad al-Hariri 所組內閣即囊括國內各主流政黨人物),本身就施政方針亦分歧甚大,結果全國行政效率遲緩,不單預算案未能通過,連垃圾為患街頭也無力解決。

黎巴嫩曾於 2010 年及 2014 年兩度幾乎通過預算案,最終仍不敵黨派分歧。例如 2010 年,內閣出於意見糾紛,延遲數月才向國會提交預算案,引來國會不滿,方案在議員不合作之下流產;2014 年選舉流選,總統一職懸空近兩年半,導致議會政治無法運作,一直拖延至 2016 年大選為止。

去年黎巴嫩宣佈摒棄向俄羅斯輸出垃圾的計劃,垃圾危機繼續為患首都貝魯特。 圖片來源:路透社
去年黎巴嫩宣布摒棄向俄羅斯輸出垃圾的計劃,垃圾危機繼續為患首都貝魯特。 圖片來源:路透社

預算案未能通過國會,不代表國家財政就此停滯。缺乏國會支持,政府「特事特辦」,繞過國會將公營財政一概以特別形式支發,議員就曾批評政府財政多年不經國會審批,等於變相獨裁,民眾則指責黨派分歧,也批評貪腐政客誤國,箇中亦不無道理。據經濟學人報道,政府特別支出多數流入既得利益黨派之手,公共建設欠奉,而黎巴嫩近年經濟低迷,國債急升至 750 億美元,比上屆預算案時多出一倍,佔 GDP 比例之高(157 %)更是全球數一數二,鄰國敍利亞戰事又重挫旅遊業,加上政治亂局,前景堪憂。

去年底總統選舉紓緩了政治僵局,而內閣所提出預算案部分已通過國會審批,其餘則待審議,但情勢仍不容樂觀:一來現任總理 Saad al-Hariri 屬於遜尼派,由沙特阿拉伯支持,新任總統 Michel Aoun 則是什葉派真主黨盟友,而是次示威則由基督教黨及進步社會黨發起,反映黎巴嫩仍然深陷黨派分歧;二來政客腐敗依然存在,黎巴嫩對上一次議會已是 2009 年,本來任期 4 年,自 2013 年起國會兩度延長任期,雖然被指違憲,但與黨派一樣無解。政策不得民心,任政府施政再有效率,亦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