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永遠取代不了的技能:品味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當 AlphaGo 2.0 在人機大戰中領先中國棋手柯潔,而 Facebook、Google、蘋果等統領全球的網絡巨頭大力發展 AI 的同時,大量的傳統工作被取代,最近甚至研發出能駕駛飛機的機器人,不懂程式設計的似乎就無法稱為人才,但被稱為大數據(Big Data)權威的 Thomas Davenport 卻指出,未來欲獲取高薪者必須具備 AI 無法取代的技能,其中一項就是「品味」。

「品味」這個字通常被視為「奢侈」、「鋪張」、「浪費」的另一面,是富者才具備的特權。事實上,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智慧之一,無關乎貧富。幾乎所有偉大的品牌都是建立在創辦者的「品味」上,別忘了,他們在創業之前都是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例如蘋果創辦人 Steve Jobs 年輕時是個窮酸嬉皮,他在 Reed College 大學部除了修讀物理之外,還包括文學、詩詞以及書法。他創造出 Mac、iPhone 等一系列成功產品的原因,並不只為高超技術或程式設計能力,亦是他對美感與品味的堅持。

身價曾經超過 10 億美元的家庭主婦瑪莎·史超域(Martha Stewart),出身貧窮波蘭移民家庭,小時候一家八口擠在一間小公寓裡。她是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卻能讓全球上億女性追隨她對家居擺設、餐桌佈置、園藝裝潢的見解。就連她 2004 年入獄都還能改造監獄,帶著其他受刑人創業,關鍵還是在「品味」。

若你認為上述這兩位神人只是少數特例,大部分靠品味吃飯的人都很窮酸,那一定得看看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美國 210 萬名專業藝術家(如編舞家、設計師、藝術指導、音樂家、攝影師、配音員等),年薪中位數為 4.3 萬美元(約 33 萬港元),高於美國全職工作者的 3.9 萬美元(約 30 萬港元)年薪中位數。

而由「品味」延伸出來的新職業也愈來愈多。在服務業領域,目前以調酒師、魔術師、婚禮顧問、香薰治療師、人生教練,以及家庭變故顧問等工作為業的人數,超過史上任何時期。協助「沒有品味」人士購買衣飾、打點門面的造型顧問,年收入可達 30 萬美元。

這種能力是天生?錯,根據 Peter Salovey 與 John Mayer 提出的 EQ 理論,人類對於認知情感、了解情感、管理自我情緒,以及產生情感回應的力量,程度雖然不同,但可以經過後天的訓練強化,以下是幾點建立品味能力的技巧:

  • 捨棄傳統專業思維,從事跨界工作;
  • 對賴以為生的工作,培養獨到的觀點;
  • 在所做的每件事加入人性化和有趣的內容;
  • 放棄工作中可能由電腦執行的部分;
  • 捨棄一再重複的工作,出外展開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