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袖手旁觀的干涉主義

A+A-

不說不知道,美國竟然入侵過俄國。但這次軍事行動如果不是一敗塗地的話,也是一事無成,否則美國人應該對此大書特書,用來羞辱俄國人才好,為甚麼沒有呢?

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如何乏善可陳,從入侵俄國這件事就能知道大概。

1917 年列寧上台,俄國退出戰爭,德軍立即得以抽調 70 個師回到西線,協約國因而吃了一記悶棍,美國總統威爾遜決定插手解決危機:派兵推翻列寧政府,促使俄國重新參戰,以及保護美國留在西伯利亞鐵路沿線的軍需物質——當俄國爆發二月革命的時候,威爾遜以為俄國民主化有望,曾為俄國臨時政府提供了大量支援。

威爾遜下令派出一支 7,950 人的遠征軍,由少將葛雷夫斯率領,從三藩市出發去俄國,基本上沒有甚麼準備,因為協約國聲稱該區域的軍事行動將十分有限。葛雷夫斯在堪薩斯城火車站與戰爭部長短暫會面,得到三個命令:第一,支援滯留在海參威的 4 萬人捷克軍團安全撤出俄國;第二,保護屬於美國的物資;第三,推翻列寧政府。最後還寫了這麼幾個字: “God bless you and goodbye.”

當葛雷夫斯到達海參威的時候,當地已有 1,000 英軍和 1,000 法軍駐守,還有為數 72,000 來西伯利亞「爭食」的日軍,更意外的是,捷克軍團已經牢牢控制海參威以及鐵路沿線的車站和城鎮,並力保不失,協約國也休想染指,他們裝備十分精良,本身極為善戰,托洛斯基曾下令要捷克軍隊繳械,發動幾次進攻都大敗而歸。

但美軍的到來沒有發揮出一絲一毫的影響力。英國支持的是沙俄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成立了西伯利亞政府;捷克軍團同情的則是被推翻的孟什維克臨時政府,列寧是大家的共同敵人,但美軍堅持「不干涉」,拒絕跟紅軍開戰,經常和英法日爭執。

然則這批美軍在海參威可以做甚麼呢?此地距離莫斯科有 5,000 英里之遠,大概等於橫跨兩個美國的距離,根本就是遠在天邊,美軍所在的方圓 1,000 英里都不歸布爾什維克管治。將近一年中他們無所事事,整天就是喝酒召妓,稍好一點的算是出過一點力去鐵路沿線巡邏,然而,當他們到了俄國才兩三個月,戰爭就結束了,捷克軍團跟紅軍協議,出賣了高爾察克才順利撤走,海參威交由美軍接管,但此時推翻列寧已經毫無意義了,大部分物資當然就落在敵人手裡了。

大戰結束一年後,這批美軍才啟程回國,駐守期間造成 300 多人死亡,一半人死於和哥薩克騎兵的衝突,其他死因主要是流感(還包括性病)。除了推動海參威紅燈區的發展之外,美軍可說一無所獲:他們一直袖手旁觀,主要是因為葛雷夫斯和威爾遜一樣痛恨貴族和保皇黨,拒絕支持高爾察克。所謂三項出兵目標,基本上都無能為力。他們回國後發現,美國人並不知道也不關心他們的使命,一個老兵也百思不解:如果這個任務有價值,為甚麼不值得全心全力去做,下定決心直至取得滿意的結果?

當然馬後炮是沒有用的,任何人都可以說,美國支持高爾察克也未必有用,列寧或許就是俄國的真命天子,就像後來的毛澤東一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