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擺脫歧視的日本木下川

A+A-
東墨田木下川地區的皮革工場。 圖片來源:d.hatena.ne.jp/hakyubun/20141229/p1

木下川(即今天的東墨田)位於淺草東北、隅田川與荒川流域之間。由淺草出發,距離不過十分鐘車程,是現今日本少數的皮革集中生產地,其中豬皮革加工佔日本全國生產量八成多。雖為國內皮革主要產地,居民由明治年代開始,一直受盡外界歧視。身份低微的部落民,即使戰後仍無法擺脫社會的冷眼。

六月初暑之際,筆者拜訪了位於木下川的東墨田會館「產業・教育資料室」。負責導賞的岩田先生是一名退休小學老師,亦是該資料室的創立人。兩個多小時裡,他分享了其數十年的教學生涯,更透露了木下川居民生活的點滴。

工人將皮革、藥劑和水混和,再經機器旋轉攪拌。自 1914 年引入機器製皮後,皮革供應逐漸增加。 圖片來源:東墨田會館「產業・教育資料室」

木下川小學建校於二戰後,因收生不足,終於 2003 年廢校。大家也許會疑惑,是區內兒童數目大幅下降嗎?事實上不盡然。岩田先生指,不少居住於木下川的家庭為免在履歷上留下污點,寧願讓小孩跨區上學,也不願意讓他們就讀木下川小學,因此廢校時,學生人數只有不足 20 人。不過,這邊廂木下川學童希望跳出本區,另一邊廂也有區外學童專程跨區來木下川小學就讀。他們多是外國人或者有學習障礙的學童,看中木下川小學師生比例低,學生可以獲得老師相對多的照顧,尤其外國人本身都是弱勢社群,更加不介意木下川的社會地位。

小學廢校後,學生被分發到鄰區的小學。岩田曾經與幾個接收木下川學生的老師談過,發現他們多覺得那些學生「很可憐」,認為他們的父母都為日本皮革業「犧牲」。岩田指這種想法是另類歧視,將皮革製業視為「必要之惡」,加深社會的成見,沒有為部落部民帶來真正的平等。

電影「千年的愉樂」宣傳照

居於木下川使人飽受歧視,那麼轉校或者遷出便可以重過新生嗎?其實不然。即使轉校,小孩一旦被發現是木下川出身,一律會受到欺凌,同學們會說:「木下川來的人,身上都有股臭味。」岩田憶述,他曾經應邀出席某學生的婚禮,當時在座來賓都一一被介紹,唯獨他沒有。他謂這是學生父母的要求,假如介紹了新人的小學老師所在的校名,出身木下川的身分就會曝光,這是萬萬不可發生的事。即使遷移別處,木下川居民的身分仍如影隨形,彷彿是個刻蝕於骨肉中的詛咒,永世無法擺脫。這不禁令人想起若松孝二的電影「千年的愉樂」中,以魔幻現實手法刻劃部落民的處境,電影中的「中本一族」男子至死都無法逃避血緣的宿命。

時至今日,由於都市人口流動,淺草乃至木下川已非部落民專屬居住地,但皮革產業的厭惡性,仍在歷史的土壤裡,隱隱透出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