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了天下母親,卻落得淒涼下場的醫生

A+A-
位於 St Roch Hospital 旁邊的塞麥爾維斯像。 圖片來源:Brian Harrington Spier/Flickr

1865 年 8 月 13 日,一名拯救了天下母親,卻因超越時代而被嘲諷的醫生在精神病院鬱鬱死去。據驗屍記錄,他應為遭病院職員毒打的傷口感染而死。臨終遭遇悲慘無比的「他」,就是匈牙利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

破解產褥熱之謎

塞默爾維斯畫像。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19 世紀中葉,醫學逐漸科學化,學習醫術亦要接受科學訓練。當時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讀醫的塞麥爾維斯也不例外。他所習的醫學觀不再視疾病為邪氣或惡靈,而是從解剖學和病例研究著手,理解疾病的真正成因

1846 年,到維也納醫院擔任產科醫生時,受過科學訓練的塞麥爾維斯開始思考:為何會有那麼多女人在產科病房得「產褥熱」(puerperal fever),發高燒而死?為了解決此謎題,他開始分別收集兩個產科病房的資料 —— 其中一個由男醫生和醫學生監管,另一個完全由女助產士打理 —— 並統計產房的孕婦死亡人數。他把數據相提並論,一個奇怪的事實便兀然呈現:比起女助產士的病房,男醫生及醫學生看管下的產房死亡率高出足足 5 倍。

這數字讓塞麥爾維斯更加好奇。他比較過兩間病房人員的做法和宗教信仰等,仍然百思不得其解。腦閉塞之下,他申請休假到威尼斯旅行整理思緒,回程後,卻得悉一位病理學同事在解剖產褥熱致死的婦人後病逝,而該同事在解剖時手指有傷口。

這件傷心事終於令塞麥爾維斯找到產褥熱的線索。產褥熱原來不只會降臨到不幸的孕婦身上,更會傳染醫院內其他人。他假設,解剖時醫生的手接觸到屍體「微粒」,而在他們接生時,那些微粒走入孕婦身體,令婦人受到感染,敗血死亡;如果假設成立,那麼清除「微粒」就是解決產褥熱的不二法門。於是,他要求醫院職員在接生前須以漂白粉洗手,結果,死於產褥熱的孕婦人數真的大幅下降。換言之,只需認真洗手,就可拯救天下母親。

引致「產褥熱」、曾令無數孕婦生產時死亡的細菌元兇: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不被承認的發現

當然,今日我們知道令孕婦死亡的「微粒」正名「細菌」,但在塞麥爾維斯那個沒有「細菌」知識的年代,他的重大發現實在是夾雜著科學精神、竭而不捨的好奇、拯救生命的仁心,以及最重要的「運氣」才成功。可是,本應作為「母親救星」而被讚揚的塞麥爾維斯,卻一直不獲同儕信任。

同行鄙視他的原因相當簡單:人的自大。一方面,其他產科醫生覺得塞麥爾維斯的假設,等於將他們標為「殺人兇手」。向來自傲的醫生們,又怎會承認自己雙手間接殺害了病患者?另一方面,塞麥爾維斯不肯放下身段冷靜解釋,反而公開炮轟反對聲音、與人結怨。結果,雖然不少醫生願意試用他的方法,他本人卻仍然被冷待譏諷。

不得理解的塞麥爾維斯脾性漸壞,開始嗜酒,性情大變。1865 年,年僅 47 歲的他被誘騙進瘋人院,逃走不果繼而遭受折磨、毒打,最後還因傷口感染,敗血慘死。一直到 1880 年代,歐洲醫生相繼提出「細菌說」之際,塞麥爾維斯才被醫學界追憶,醫療人員洗手消毒的政策才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