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香港海洋膠端研究

A+A-
在風力足夠的日子,彩虹勇士號揚帆航行。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陳可淳

上月月尾,環保署選擇在兩個長假期之間的星期三,在晚上 6 時發表 2016 年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政府於辦公時間最後一刻發表報告的安排,自然惹來質疑和不滿;但更令人疑慮的是,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創 23 年來新高,工商廢塑膠更在 10 年間上升了 70%。面對塑膠圍城,我們不能只在末端著眼堆填區中的塑膠廢物,因為塑料一旦落入海洋,後果將苦不堪言 —— 塑膠在海洋之中難以自然分解,只會不斷碎裂成更小的塑膠碎片,直至成為直徑或長度少於 5mm 的微塑膠。現正在海洋飄浮的大小塑膠碎片,推算多於 5.25 兆件,共重達 268,940 噸,這本身已是難以化解的生態危機。因此,正視海洋塑膠污染問題,刻不容緩。

可惜,翻查現存文獻,有關香港海域塑膠污染的研究甚少。大眾一般只能從散落於官方或非官方渠道的文件,抽絲剝繭拼湊出一些籠統數據,例如垃圾總重量或只以物料作分類的報告;詳細的物品類別及相關數量,通通欠奉。而針對本港海洋塑膠污染的公開數據,更是絕無僅有。彩虹勇士號訪港之旅的一大重點,便是要填補這片空白,在香港海域進行全面塑膠污染調查研究

綠色和平與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助理教授霍年亨博士合作,組成 10 人科研團隊,乘彩虹勇士號揚帆出海,深入了解微塑膠污染情況,調查河流或陸地是否海洋微塑膠污染的來源。團隊會在香港海域最少十個地點,把 Manta Net 從彩虹勇士號兩旁放下,並在海面拖行 20 分鐘,採集微塑膠樣本,同時打撈塑膠垃圾。妥善存放後,樣本將運往實驗室。接著,研究人員會先仔細點算每個樣本中的塑膠碎片,按發泡膠、微膠粒、微纖維等分作五大類,再用儀器分析各種碎片的塑膠成分,推算其來源,找出污染海洋的元兇誰屬。

船員合力清理在西貢纏住彩虹勇士號的鬼網。

無畏一月濕冷的天氣,亦無懼伴隨海風的毛毛細雨,首輪採樣研究任務經已順利完成。彩虹勇士號在 1 月 5 至 8 日期間,航往吐露港、赤門海峽及東平洲等東北面海域,採集微塑膠樣本,打撈塑膠垃圾。具體的研究及分析結果,還有待科研團隊的實驗室跟進。但在此之前,團隊已在打撈期間親身體驗海洋膠災:在一次打撈物中,發現身長 0.5cm 的小蟹正用蟹鉗夾住微纖維;而其中一次在西貢起錨時,彩虹勇士號更被長逾 20 米的廢棄漁網纏住,需要船員協力清理。現時彩虹勇士號正準備第二輪採樣工作,地點集中在香港南至西南面水域,霍博士估計此次將收集到更多微塑膠。

準備把Manta Net放到海面。
從 Manta Net 取出打撈上來的樣本。

聯合國環境署在 2017 年 3 月宣佈「向海洋塑膠宣戰」,呼籲各國政府正視即棄塑膠所帶來的環境危機。有說要打敗敵人,必先要了解對方;因此,在這場對抗即棄塑膠的戰役中,直接的田野研究可說極具策略意義。究竟哪些即棄塑膠製品是污染海洋的罪魁禍首?哪些過度派膠的企業,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而怎樣的政策才能對症下藥?我們在深入了解香港的海洋塑膠污染,找出敵陣的組成、兵力及源頭後,才能擬訂全面的制敵策略。但這絕非一場單靠綠色和平或幾個環保團體就能戰勝的硬仗,你的參與,必不可缺。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拒絕即棄塑膠之外,另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便是 1 月 20 及 21 日的彩虹勇士號開放日。完成第二次出海研究後,彩虹勇士號將重返中環二號碼頭,開放最後兩天予公眾參觀。除了有身經百戰的船員介紹彩虹勇士號的故事,碼頭更設有體驗式展覽,介紹微塑膠、綠色和平的塑膠項目以及這次海洋塑膠研究。在對抗海洋塑膠的路上,我們期望有你同行,快來成為一分子吧!

大大小小的塑膠碎片樣本。
夾住微纖維的小蟹。
霍年亨博士初步處理撈獲的樣本。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