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兩國維新 天淵之別

A+A-
慈禧太后與康有為。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歷史風起雲湧,有四個人物在中國歷史這一頁被抹黑得最厲害:清末的李鴻章、北洋的袁世凱、抗日戰爭時的汪精衛,以及貫穿此期間的蔣介石。

這四個被抹黑的人物出於不同的政治需要,但自今為此,李鴻章已獲「局部平反」。正如李鴻章恩師曾國藩,1949 年之後,一度也被指為漢奸、「地主階級代理人」、「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劊子手」,但今日曾國藩的家訓哲學,卻是中國商場人手一冊的聖經。

2018 年是明治維新 150 周年,也是中國的戊戌維新 120 周年。

明治維新的成功,對照著戊戌維新的失敗。中日兩國的歷史軌跡在這一點交接,兩國國運從此有如天淵之別,不禁不令人感嘆。

明治維新與戊戌維新之間,兩大關鍵人物:明治天皇與光緒,一個能堅持維新,而且壽命不短,而背後沒有一個垂簾控政的皇太后;而另一個只活到三十出頭,是一個病君,上面有一個姨母太后制肘權力。

而更重要的是:明治天皇用對了人,身邊雖然有許多代表武士幕府階級的保守勢力,但一個伊藤博文已足夠;而光緒皇帝沒有這樣的運氣,李鴻章的政治魄力品格不及伊藤,而且光緒用錯了一個康有為。

康有為是中國一百年來被過譽(Overrated)的歷史人物。康有為在歷史教科書中,譽為戊戌維新的領袖。但領袖應身先士卒,為此犧牲的六君子卻沒有他的一份,本身就說明,其人品格即使不論,其趨吉避凶先逃跑的能力,比那六君子高明。

康有為志大才疏,曾經奢言:「吾學三十歲已成,此後不復有進,亦不必求進。」這句話口氣很大。饒宗頤終老貫學,到九十歲不休。如果你是光緒,聽見康有為講這句話,你會覺得這個人真有能力,可以倚靠?

康有為魯莽躁進,「六君子」之一的楊銳早就建議光緒,盡快與康有為脫離關係:「康不得去,禍不得息」。為甚麼?因為康有為由始至終只是想著自己,他的維新大計,為了自己一人達成曹操篡漢的權力美夢,想將光緒變為他的傀儡。

但即使如此,有野心,並無大錯。然而,康有為的一套構想,幼稚、自戀、自私,不顧慈禧、榮祿、袁世凱的實力關係,卻指使譚嗣同深夜進宮,叫光緒及早行事,然後又偽造一封光緒皇帝的密詔,叫譚嗣同找袁世凱發動兵變,自己卻置身事外,這才是罪大惡極。

康有為叫別人去死,自己偷生。偽造一份密詔,仿光緒的筆跡,令世人相信光緒要康有為設法政變相救,找袁世凱幫忙密謀圍頤和園捉太后殺榮祿,由光緒主政。

康有為跑到香港,對英文報紙「德臣西報」大肆攻擊慈禧,聲稱光緒已經給他一份密詔,命他求助於英國 。慈禧在北京看見此一文章,大罵光緒辜負養育之恩,勾結外國勢力,謀害自己。慈禧太后並不反對改革,但大前提是改革不能影響大清皇室的權力。她對於君主立憲制,開始半信半疑,並準備效法。慈禧太后撲殺戊戌維新,不是因為保守頑固,而是因為惱恨光緒皇帝竟然大逆不道想取她性命,那個教壞皇帝的人,當然要從嚴懲處。

這份密詔,光緒完全莫名其妙,康有為及時逃脫,剩下六個替死鬼留在北京任由慈禧太后拘捕,不加審訊,即刻綁赴菜市口。就這樣百日維新,瓦解於康有為一人的虛榮。

此後康有為以當事人身份,將自己的責任推得一乾二淨,歷史學家配合,將西太后說成是一個頑固老朽的老太婆。事實上,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慈禧太后還實施了新政,派五大臣周遊英國和歐洲,實地考察西方君主立憲的利害,大臣回來,告訴太后:不要緊的,權力交給內閣,外閣由人民票選,皇室永遠高高在上。只要內閣總理大臣是李鴻章或曾國藩一類慈禧太后能信任的人,慈禧若多活二十年,君主立憲或許成功。

因為慈禧太后是一個感恩之人,對於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能輔助清室的漢人,慈禧太后不過問細節,包括李鴻章一手包攬的北洋水師。慈禧太后有可能推動中國走上君主立憲,不必革命流血,但戊戌維新敗事有餘,皆因所託非人,就此影響了中國一百年盛衰存亡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