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前特工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及其女兒,於英國境內接觸神經毒劑(nerve agent)中毒。「俄國前特工」、「英國」、「中毒」,這些共通點,不免令人聯起 2006 年,發生於利特維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身上的類似事件。後者最終驗出因釙 -210 中毒身亡。然而,針對前特工的投毒謀殺,經過精心策劃,每次中毒徵狀有所不同,警方於調查時,如何確認受害者身中何毒?
英國列斯大學環境毒理學名譽教授 Alastair Hay 指:「此時醫院及不同機構將通力合作,找出事件真相。」據教授介紹,一般而言,醫院會先檢查二人的肝、腎功能,尿液樣本檢測亦有機會更快提供線索。部分測試可於當地醫院完成,而位於伯明翰及倫敦的蓋伊醫院(Guy’s Hospital)實驗室,以及隸屬國防部的波頓唐實驗室
至於是次案件中使用的「神經毒劑」,究竟是何方神聖?教授認為,就目前來說,推測其成分仍為時尚早。「不過,基於衛生部宣佈事件不會構成廣泛的公共危機,可見有關物質的傳播能力應該非常有限,及僅限於特定接觸。」警方展開的調查,亦因此著眼於可能發生上述傳播接觸的地方,如封鎖事發城市 Salisbury 的某些地點,包括一家名為 Zizzi 的餐廳,並藉此作預防措施,減低公眾不慎接觸毒劑的可能性。
即使暫時仍未能就神經毒劑的真正成分得出結論,但起碼能排除部分導致中毒的物質。據一位不具名的前輻射生物學家向英國廣播公司透露,該物質具放射性的可能性不高,因斯克里帕爾的中毒症狀來得迅速,不如利特維年科當時的中毒反應。若經皮膚接觸神經毒劑,只需幾秒到幾分鐘內,神經與肌肉間的信息便會受到阻隔,導致多項身體功能崩潰,無法正常運作。症狀包括反白眼、瞳孔收縮、抽搐、流口水等,嚴重的可導致昏迷、呼吸困難及死亡。
神經毒劑的種類中,以「VX」及「沙林」較為人熟悉。其中,金正恩兄長金正男,即因 2017 年於吉隆坡機場,被兩名女性以 VX 神經毒劑塗抹臉部,結果於 20 分鐘內死亡。雖然兩者同為神經毒劑,但據英國廣播公司收到的消息顯示,是次中毒事件的神經毒劑並非「VX」或「沙林」,可能是比兩者更罕見的化學物。要揭露真相,找出毒源,或與利特維年科案當年一樣,需耐心等待。